结节性红斑是以皮肤脂膜炎为病理基础、临床以下肢疼痛性结节为特点的一种皮肤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春秋季节多见本病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结核病、风湿热、扁桃体炎、咽炎、丹毒、猩红热、皮肤霉菌病以及某些药物反应(如磺胺、碘、水杨酸盐制剂)等有关。中医则认为,素禀血热内蕴之体,或过食辛辣炙热,郁久化热,湿热下注,凝滞血脉,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而成结或脾虚湿盛,阳气不足,腠理不固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人,流注经络而成结节。本病起病较急,往往在发疹前有发热,关节痛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鲜红色皮下结节,豌豆至核桃大,有疼痛感,数天或数周后逐渐消退。
结节多见于小腿伸侧,呈对称性分布。病程4~8周,可反复发作。
中医称之为“瓜藤缠”。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左右。
【临床应用】
李氏治疗结节性红斑1例,药用:防风麻黄、连翘、白芍、川芎、当归、白术、石膏、滑石、桂枝、甘草、丹参、银花、牛、薏苡仁,服药20剂后,诸证悉减,嘱服中成药防风通圣丸2周,疾病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马氏6应用防风通圣散化裁治疗结节性红斑3例,药用:防风、荆芥、薄荷、柴胡、大黄、桃仁、红花各10g,王不留行15g,蒲公英15g,黄芩、栀子5g,甘草10g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并嘱患者将药渣敷于患处,服药14剂,痊愈。
【病案举例】
牛某,女,30岁。1991年4月7日初诊患者两个月前因外感风寒,头疼发热,两侧扁桃体肿大,经用青霉素、安痛定等药,头疼虽止,热亦退,但两小腿胫前出现杏核大小鲜红色结节数个,略高出皮肤,扣之碍手,伴有灼热疼痛感,压之尤甚,行路困难,周身痛楚。舌红、苔黄,脉弦数。查血沉54mm/h,类风湿因子、抗链“0”均为阳性。证属湿热内蕴,外感风寒,脉络阻滞,结为红斑。宜用防风通圣方化裁。药用:防风10g,麻黄6g,连翘、白芍、川芎、当归、白术、石膏、滑石各15g,桂枝、甘草各8g,丹参、银花各20g,牛膝12g,薏苡仁30g。服药20剂后,诸证大减,红斑结节消失。查血沉11mm/h,类风湿因子、抗链“0”均转阴性。为巩固疗效,瞩服中成药防风通圣丸,每次6g,日2次。服药两周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至今,病未复发。
结节性红斑多发于青年女性,多因内有湿热,外感风寒,致经脉受阻,郁于肌表而发。故以防风通圣散去大黄、芒硝、山栀、黄芩、桔梗、薄荷,加桂枝配白芍调和营卫,养血通络,加丹参配当归、川草活血通脉散结;加银花配连翘、石膏清热解毒,祛湿散结;加薏苡仁配滑石、白术清热利湿,防风、麻黄祛风湿;牛膝下行直达病处;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清热利湿、活血散结,药证合拍,故获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