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乌梅丸加减治偏头痛医案、配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Holiday 2021-06-08 15:07:54
养生之家导读: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周期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周期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偏头痛病因复杂,涉及临床各科:许多颅内疾病、全身性疾病、功能性和精神疾病。头痛发作与内分泌、精神因素及血管活性物质有关。其发生机制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减少或增多而致头痛。实验证明,偏头痛患者的血小板比正常人更易聚集;血小板聚集后能释放5-羟色胺、ADP(二磷酸腺苷、组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这些物质有强有力的收缩血管及减少脑血流作用;血小板聚集也可致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黏滞性增大,血流呈高凝状态。

偏头痛相当于中医学的“头风病”、“厥头痛”、“夹脑风”等目前普遍认为偏头痛的病机不外乎风、火、痰、瘀、虚等五端,但对各因素在发病中所占地位有不同的认识。瘀血其重要的病理因素,瘀血形成的原因与患者情志有关,情志抑郁必致气结,气结必致血瘀,瘀则不通而致痛。因此应以祛风散邪、息风通络、燥湿化痰、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或补益气血为原则。传统中医药治疗本病经验丰富,疗效确切,具有进一步发掘与提高的潜力。

【临床应用】

于立民以乌梅丸加麻黄、川芎为方治疗偏头痛1例。药用:乌梅15g,黄连、黄柏、当归、党参、花椒、桂枝、麻黄各10g,附子12g,干姜、细辛各6g,川芎30g。水煎服,1剂痛止,顿觉头脑清爽,精神为之一振,再剂去麻黄,加法半夏,诸症消失。

【病案举例】

1.杨合增观察病例:陈某,女,42岁,农民,于1998年6月12日初诊。患者头痛10余年,近年来发作次数较频,昨天发作,头痛如裂,以巅顶为甚,伴见心烦失眠,恶心呕吐,头昏胀满,四肢发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厥阴头痛。心肝失调,寒热错,、、

杂,虚实并见。治以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拟乌梅丸加减。处方乌梅、党参、川芎各15g,花椒、干姜、黄连、炮附子6g,肉桂、细辛、吴茱萸各3g,黄柏、藁本各9g水煎服,日1剂。连服6剂,头痛减轻,睡眠转佳,舌脉同前,原方继服7剂,诸症消失。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2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本例头痛,证属寒热错杂、虚实并见、心肝失调之阴头痛。故方选乌梅丸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调理阴阳。加吴茱萸人厥阴肝经,开郁散结,当归易川芎,加藁本取芳香上行之力,药中病机,服药十余剂,使多年疾霍然而愈。

雒教授临证时常常谈起运用乌梅丸的体会乌梅丸为治疗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厥阴病的主方,本方与其他寒热并用方剂的最大区别是,重用酸以平肝,寒热刚柔同用,吴鞠通谓此方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临证中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于各科疾病,当其出现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时,皆不妨以此方化裁试治,即所谓的“异病同治”往往可获取出其不意的效果。进而言之,临床运用乌梅丸比其他经方更难固守成方,必须根据厥阴主证错杂多变的内在特点,由常达变,随机化裁。既要针对具体疾病,辨其寒热之多少,虚实之偏颇,风动之缓急,又要辨其所乘侮之脏器,及时进行随机化裁和灵活变通,这样才能摆脱乌梅丸仅用于安止利的局限,步入广泛运用的境界,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在古方新用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2.郑春叶报道:董某,女,42岁,200年2月初诊。头痛3年余,以巅顶为甚,加重4天。3年前因琐事与家人争吵,外出淋雨受凉,回家后即感头痛,恶心,胸中郁闷,时作时止,未加介意,此后病情逐渐进展,头痛阵发,以巅顶为着,多因劳累、生气、受凉诱发或加重,经颅脑CT及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曾用中西药物治疗,屡治不效。近日又因与家人生气而发病,求诊于雒教授。症见:头痛,巅顶为甚,痛剧时需用手捶头顶或用布裹头,痛苦难忍,畏风寒,伴胸闷,心烦失眠,口苦,恶心,纳差,月经延期,量少色淡,舌边尖暗红、苔薄黄,脉沉细弦。诊断:头痛。辨证:厥阴病,证属肝血不足,巅顶空虚寒邪直中,胸中气郁蕴热,脾胃失调,寒热错杂,虚实互见。治法:温经散寒,清解郁热,益气养血方药:选用乌梅丸加减,药物组成:乌梅15g,川花椒9g,黄连6g,干姜6g,细辛3g,黄柏9g,附子6g,党参15g,桂枝9g,藁本12g,当归9g,甘草6g,7剂。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复诊:患者服药后诸症减轻,头痛锐减,纳增,舌转淡红,脉弦,效不更方继服7剂而愈嘱患者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

按:乌梅丸方中酸甘化阴,辛甘化阳,辛苦通降,酸苦通泄,虽为厥阴病主方,但不仅能治疗蛔厥、久利证,而凡在厥阴肝脏及其经络循行的区域中出现寒热虚实混杂的病症,都可选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本案辨为厥阴头痛,故用乌梅丸治疗获痊愈。

3.刘西贤等观察病例:患者,女,45岁,2003年7月4日就诊。主诉左侧头痛2年余,时发时止;情绪紧张则发。西医诊断神经血管性头痛,服中西药效差。前日因生气复发,痛如针刺,时有恶心欲吐,口苦,口渴饮水不多,食少体倦,面色白,二便调,月经量少。舌淡、苔薄,脉弦细。诊断为:偏头痛,属虚实夹杂、阴血不足。方用乌梅丸加减。处方:乌梅12g,党参、当归各15g,黄连、黄柏各6g,细辛、干姜、桂枝、附片各g,白芍12g,甘草6g服药7剂头痛减,原方加菊花6g,丹参15g,再服5剂痛止。

按:肝之阴血不足,肝胆之火上延,发为头痛。表现为虚实夹杂,阴血不足,方中乌梅合芍药甘草汤以生阴血,黄连、黄柏清上延之火;少用辛散之品,以疏肝通络;诸药合用,补泻兼施、散收并用,共奏调肝、通络、止痛之功。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乌梅丸加减治术后粘连性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脊髓内血吸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癔病性失音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链霉素中毒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梅尼埃病医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化脓性中耳

中草药2021-06-08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