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四逆汤加减治烦躁症医案、配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Holiday 2021-05-27 15:43:50
养生之家导读:心烦躁动之证,胸中热而不安叫“烦”,手足扰动不宁叫“躁”,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心烦躁动之证,胸中热而不安叫“烦”,手足扰动不宁叫“躁”。

烦与躁常并称,但有虚实寒热的不同。

【病案举例】

1.白氏治疗病例,段某某,男,素体虚弱,形体消瘦,患病多年久治不愈,证见两目欲脱,烦躁欲死以头冲墙,高声呼烦。其家属诉:初起微烦头疼,屡经诊治,因其烦躁均用寒热之剂,多剂无效,病反增剧,面色青黑,精神疲惫,气喘不足以息,急汗如油而,四肢厥逆,脉沉细欲绝。予以:茯苓30g,人参10g,附子20g,干姜30g,甘草20g,急煎服。服后烦躁自止,继进本方量少减之,故10余剂而愈。

按:烦躁症病因颇多,治法各异,有邪在表而烦躁者,治宜清热解表,有邪在里而烦躁者,治以苦寒清下此例烦躁患者年高体弱,正气素亏,真阳衰败,加之久病误服寒凉泻下,伐其真阳,败其脾胃,正虚,,

阳亡,则大汗出,汗出多则不仅亡阳,亦亡真阴,阴阳不相顺接,四肢厥逆,真阳欲绝,无阳鼓动血脉运行,脾胃衰败,不能生血则脉细欲绝。盖神发于阳而根于阴,阴精者神之宅也。故阳气升,阴精不足以济上阳之亢则烦,阴气降,阴虚无阳以济之阳根欲脱则躁本例微阳飞走,本根欲断,故生烦躁。仲景曰:“发汗若下之,病乃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故用此方回阳固正。阳壮正复,腠理固密,其汗自止。用此方而不用四逆者,以四逆为回阳抑阴之剂,无补虚之功,不用四逆加人参者,以兼有烦躁欲死之证,故以茯苓为君,一补脾以止烦,恐药轻不能挽垂绝之阳,故以大剂频频饮之,疗效颇速。

2.李氏治疗病例,王某某,男,49岁,1983年就诊。自诉患烦躁已2年余。每当发病时坐卧不安,四肢发冷,或笑或泣难以忍受,朝则加剧,暮则宁静,伴有头晕心悸失眠,不思饮食,少气懒言,精神疲乏,脉有停动,舌质淡苔白腻,化验血红蛋白8.6g,询其病史,曾于1972年患风湿热累及心脏,经多次心电图提示:房性早搏,右心室肥厚,低电压趋势,部分ST段轻度变化,曾用中西药(用药不详),脉症互参,系属阳微阴盛,盛阴击弱阳之候。予四逆汤加减:附子10g(先煎),干姜6g,茯苓10g,炙甘草10g,龙骨30g,酸枣仁15g,大麦30g,连服4剂。二诊,烦躁减轻得眠,效不更方再进6剂,烦躁已除,诸症均有改善,后改用柏子养心丸、二至丸连服数月,病情稳定,又照常参加劳动,1987年6月复查心电图示偶见房性早搏,嘱其再服丸剂以巩固。

按:烦躁一症,每以养阴益气,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等法,而采用温阳救逆者甚少,本例之烦躁即属于亡阳阴竭,寒盛水停,失于“阳化气,阴成形”之生理功能,故采取茯苓四逆汤以温通阳气,顾护其阴,使遏郁之阳气获释,滞结之水气消无芥蒂,心肾交通,阴阳共济,标本兼顾,遂收相得益彰之效。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血小板

中草药2021-06-02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声带水

中草药2021-06-02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过敏性

中草药2021-06-02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慢性鼻

中草药2021-06-02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赤白游

中草药2021-06-02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皲裂医

中草药2021-06-02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