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晕厥又称“血管迷走性晕厥”,约占晕厥的70%,本病属中医学的“厥证”范畴。采用四逆汤回阳救逆,结合补气血,通经络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病案举例】
潘氏采用四逆汤加味治疗单纯性晕厥9例,96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治疗患者,男性28例,女性68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9岁。予以四逆汤加味:炮干姜、制附子各6g,炒枳实、炙甘草、炒白芍各12g,党参30g,当归、川芎、生地各12g面色苍白、汗出不止加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g;胃纳差、神疲乏力加炒白术12g,黄芪30g,茯苓12g;心悸不宁、失眠多梦加远志10g,酸枣仁12g,合欢皮15g;恶心欲呕,胸闷加姜半夏、陈皮各12g,桂枝6g上药1日1,1剂2煎,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个疗程。随访半年观察疗效,其中显效64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8%。
按: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晕厥中的一个常见类型,且多见于年轻女性。西医学认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机制是由于病人对直立位诱发的回心血量减少呈高度敏感性,导致血中儿茶酚胺浓度过高,刺激感受器,使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并作用于外周血管和心脏,使血管扩张,心脏抑制,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脑部缺血而发生晕厥,常用小剂量氨酰心安、东莨若碱、氨茶碱等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由于有一定禁忌证及各种明显副作用而难以坚持。中医学理论认为单纯性晕厥属于“气厥”范畴,其病机为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运行失常所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药四逆汤加味,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方中炮姜、附子、甘草回阳救逆;党参、当归、川芎、生地、炒白芍益气养血活血;炒枳实行气开郁,上药合用使气血畅通,气机升降协调,阴阳得以平衡。西医学认为炮姜、附子、甘草、枳实能升高血压,提高心率,党参、当归、川芎、生地、炒白芍有改善微循环作用,从而善血管的舒缩功能,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