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糖尿病医案、配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Holiday 2021-05-25 09:31:32
养生之家导读:糖尿病是由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糖尿病是由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2%,据统计,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4000万,并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较为详细,认为本病属于"消渴证".虽然对消渴证的认识中医学内部也有学术分歧,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黏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阻.

1.素体阴虚导致素体阴虚的原因有:①先天不足:《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是指在母体胎养不足所致.②后天损耗过度:如毒邪侵害,损耗阴津③化源不足:如化生阴津的脏腑受损,阴精无从化生,如《外台秘要消渴门》说:"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④脏腑之间阴阳关系失调,终致阴损过多,阳必偏盛,阳太盛则致"消".

2.饮食不节、形体肥胖①长期过食甘美厚味使脾的运化功能损伤,胃中积滞,蕴热化燥,伤阴耗津,更使胃中燥热,消谷善饥加重.②因胖人多痰,痰阻化热,也能耗损阴津,阴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热,燥热复必伤阴.如此恶性循环而发生消渴病.

3.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由于长期的情志不舒,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或因暴怒,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阻滞,也可生热化燥,并可消烁肺胃的阴津,导致肺胃燥热,而发生口渴多饮,消谷善饥.阴虚燥热日久,必然导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而出现气虚阳微现象,由于肺、胃、肾三经阴气虚,阳气被遏而出现的阴阳两虚病证.

4.外感六淫,毒邪侵害外感六淫,燥火风热毒邪内侵散膏(胰腺),旁及脏腑,化燥伤津,亦可发生消渴病.外感三消即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所引起的消渴病.

甘露消毒丹能清热化湿,对于湿热内生的消渴患者疗效良好.

【临床应用】

肖氏用甘露消毒加减方治疗部分血糖较难控制、表现为中医湿热(毒)内盛证型的糖尿病人,临床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明显提高.

病例选择:30例均为2型糖尿病人,符合1985年WHO暂定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经外院西药降糖等治疗2个多月,控制不良而转治于我院.其中男17例,女1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5岁,平均53岁;病程5年以内13例,5~10年14例,10年以上3例.

30例中,体重指数>26者19例;并发慢性牙周病者15例;慢性胆囊炎或伴胆石症者13例;慢性胃炎者1例;慢性泌尿系感染者11例;反复皮肤感染(如毛囊炎、疖、痈等)共8例;真菌感染者(如阴道炎、口角炎、手足癣等)共12例.此外,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痛风等并发症者共17例.

辨证标准:所有病例均有湿热(毒)内盛的病证特点.以口苦口腻、口中秽气、舌红、苔黄腻或浊腻、脉濡或弦滑为必然症.或然症有咽痛而干、齿龈肿痛或浮、口舌及唇角溃破疼痛、脘胁胀满、尿赤灼热或阴部瘙痒、大便溏滞、皮肤疖肿、形体肥胖等.

治疗方法:全部病人均经糖尿病饮食指导并继续服降糖西药,加服甘露消毒加减方:黄芩10g,黄连5g,茵陈15~30g,金银花15g,连翘12g,滑石20g,天花粉15~30g,藿香9g,白豆蔻3~9g,射千9g,荜茇15~30g,等.咽干痛者,加生地15g,玄参9~15g,射干9g;齿龈肿痛显着者,选加石膏30g(先煎),知母9g,丹皮12g,赤芍15g;脘胁胀满者,选加川厚朴6~9g,枳壳9~15g,郁金12g,川楝子9g;尿赤灼热、阴部瘙痒或手足皮癣者,选加黄柏9g,地锦草15~30g,苦参15~30g,地肤子12g,白鲜皮12g;皮肤疖肿者,加蒲公英15~30g,紫花地丁15~30g;伴神疲乏力肢软者,加黄芪15~30g,太子参15g,白术15g,山药15g.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30例中,显效7例(占23.3%):临床症状消失,空腹血糖降至正常,或比治疗前下降50%以上;有效19例(占63.3%):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空腹血糖较治疗前下降20%以上;无效4例(占13.3%):临床症状略有改善或无改善,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有效率为86.7%.特别指出的是,有效病例中,餐后2小时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

【病案举例】

周某,男,62岁,1990年6月发现糖尿病,长期西药治疗.1997年7月来本院专科就诊.诉血糖控制不良2年余,空腹血糖经常波动于12~18mmol/L,就诊时每日服格列本脲1mg,二甲双胍1.5g,同时夜晚注射长效胰岛素6IU.患者形体壮硕,畏热易汗,口苦口臭,口渴少饮,时发齿龈肿痛,脘腹痞胀,大便溏滞,且神疲倦怠,舌红偏胖,边有齿痕,舌苔黄厚腻,脉濡滑,查空腹血糖10.5 mmol,餐后2小时血糖14.2 mmol.根据脉症,辨证湿热内蒸,蕴毒充斥,壅盛于上,郁滞于中,拟法清热化湿,解毒通滞.处方:黄芩12g,黄连5g,茵陈30g,金银花15g,连翘12g,滑石20g,荜茇30g,天花粉30g,藿香9g,白豆蔻5g,川厚朴9g,丹皮12g.连续服药7剂,二诊诸症明显减轻,后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施治,服药40余剂时,根据血糖情况,停用胰岛素,并渐减格列本脲至每日5mg,其间,口苦口臭、齿龈肿痛、脘腹痞胀、大便溏滞等症改善,舌苔转为薄白苔.即以原方去藿香、茵陈及滑石,加黄芪30g,山药15g,白术15,茯苓15g,石斛15g,等益气健脾护津之品.治疗2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6.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4 mmol.经长期随访,症状及血糖虽有反复,但再用甘露消毒加减方治疗仍能明显见效.

按语:本患者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湿易从热而化,湿热交蒸,黏滞不祛,甚则壅盛蕴毒,充斥三焦,阻滞气机,故患者脘腹痞胀;湿热灼津,津不上承,故口干口苦;湿热下趋大肠,故大便溏薄;舌红偏胖,边有齿痕,舌苔黄厚腻,脉濡滑均为湿热充斥之征,故治疗上宜清热化湿,解毒通滞,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湿热去,则血糖控制良好。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小儿感

中草药2021-05-25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湿温发

中草药2021-05-25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发热医

中草药2021-05-25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盗汗医

中草药2021-05-25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黄汗医

中草药2021-05-25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汗证医

中草药2021-05-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