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散治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临床以皮肤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水痘属中医学“温病”范畴,《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谓:“水痘发于脾肺二经,由湿热而成也。”其病因病机属风、热、湿三气淫于肺脾,发于肌肤。
【经典案例医案】
患儿杨某,男,11岁,信阳固始人,2010年7月21日初诊。
代主诉:身见皮疹2天,低热半天。
现病史:患儿2天前腰腹部出现透明水疱,轻微瘙痒,抓破后很快结痂。次日水疱增多,瘙痒感增强,局部涂炉甘石洗剂效果不佳。半天前出现低热,体温37.8℃而来诊。诊见:低热,躯干及颜面部较多皮疹、水疱或结痂,伴有瘙痒,稍心烦,夜卧不安,尿赤,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诊断:水痘。
西医诊断:水痘。
辨证:邪犯肺胃,湿热蕴结。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升降散加减。
处方:蝉蜕6g,生大黄6g,姜黄6g,炒僵蚕10g,黄连6g,黄柏10g,苍术10g,土茯苓15g,滑石15g
3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嘱忌食油腻、生冷、辛辣之物。
二诊(2010年7月24日):服用2剂后,患儿已无新出皮疹,仍有少量破溃水疱及结痂,瘙痒感减轻,大便偏稀,黏滞不爽已缓解,舌稍红,苔薄略黄,脉微数。守法再调。
处方:蝉蜕6g,姜黄6g,炒僵蚕10g,滑石10g,苍术10g,土茯苓15g,当归10g
2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按:该患儿皮肤水痘,大便黏滞不爽,结合舌脉等,郑师投以升降散升清降浊,透邪外出;合二妙散清热利湿加土茯苓、滑石解毒利湿。药切病机,见效亦速。二诊患儿热已减大便已稀,故减大黄、黄连、黄柏,以防过于苦寒伤正,反而不利于正气驱邪外出。郑师对本病的治疗,无论是在出疹期和疹后期,多以清热利湿解毒而收功。
(高国财、郑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