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防治小儿痄腮19种最灵老偏方去根-最简单的民间偏方奇效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zhagndandan 2021-01-18 21:11:04
养生之家导读:防治小儿痄腮19种最灵老偏方去根的偏方和最简单的民间偏方奇效方,都分别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防治小儿痄腮19种

【病症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属中医“痄腮”范畴,俗称“猪头肥”。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尤以5~9岁小儿发病居多,且多传染。多因外感风温邪毒、壅阻少经脉、蕴结腮部所致。

【中草药偏方1种】

1.柴胡石膏汤治痄腮

【偏方方剂】柴胡12克,生石膏15克,葛根、天花粉、黄芩、炒牛蒡子、连翘、桔梗、升麻、甘草各9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解说】经多次实践验证,重者2剂,轻者1剂即愈。

【验证】张某某,15岁,学生。开始寒热往来,日轻夜重;两腮逐渐肿起如鸡蛋大小之硬块,用齿嚼饭,两腮酸痛;舌质红、苔黄厚腻,脉象弦数。经用青、链霉素,病情未减,改服上方2剂而痊愈。

(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韩主任)

【外治偏方18种】

2.柴胡注射液治疗痄腮

【偏方方剂】柴胡注射液。

【制用法】肌内注射,每次2毫升(10岁以上首剂3毫升),每天2次。

【解说】治疗28例,治愈27例,1例合并颌下淋巴结炎疗效不显。绝大多数2天痊愈。

【验证】黄某某,男,10岁,1986年9月17日诊双侧腮腺部肿胀,有热感2天,曾注射板蓝根注射液,内服病毒灵等药不效,给予柴胡注射液,每天2次,每次3毫升,当晚体

温下降,双侧腮腺部肿明显消退。18日复诊,患部恢复正常而获愈。

【备注】柴胡注射液多用于治高热,用治腮腺炎连续注射1~3天,未发现不良反应。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戴主任)

3.地龙白糖浸液治腮腺炎

【偏方方剂】活地龙(即蚯蚓)2~3条,白糖适量。

【制用法】清水洗净地龙,整条放入杯中(不要弄断),撒上白糖,片刻即有渗出液,将此液用棉签涂布在腮腺炎的红肿处,范围略大些。每天涂2~3次。二三天即可痊愈。

【解说】治腮腺炎有奇效。

【验证】薛某某,女,7岁。患腮腺炎,先后双侧红肿疼痛,外擦地龙白糖浸液,每天2~3次,2天痊愈。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内科路主任)

4.黛黄散治流行性腮腺炎

【偏方方剂】青黛、生大黄各等份,冰片、食醋适量

【制用法】将前2药研细末,再加冰片少许调匀,用食醋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以患部肿胀消失为止。亦可加服六神丸,根据患者年龄确定内服量。

【解说】治流行性腮腺炎。

【验证】治疗68例,均治愈。一般用药3~5天可愈。

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谭主任)

5.萸杖散治腮腺炎

【偏方方剂】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6克,胆南星3克。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取6~15克,以醋调和成糊状,敷双足涌泉穴。上盖塑料薄膜,再覆以纱布,用胶布固定。

【解说】清热,解毒,消肿。

【验证】治疗6例,单用此法,未用抗生素,均痊愈。

【备注】引自《浙江中医杂志》

6.消肿膏治痄腮

【偏方方剂】大黄100克,芒硝、赤小各100克,白矾20克。

【制用法】上为细末,过80目筛,用凡士林300克调匀成膏状,备用。用时视肿面大小,取此膏敷患处,外以纱布盖上

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

【解说】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验证】治疗268例,分别用药3~5天后,全部治愈。

【备注】引自1985年《四川中医》第5期

7.痄腮散治痄腮

【偏方方剂】茱萸15克、大黄6克、胆南星3克、虎杖9克。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视年龄大小,1岁以下,每次用药3克;1~5岁每次用药6克;6~10岁每次用药

9克;11~15岁每次用药12克;16岁以上者每次用药15

克。使用时先以酒精棉球擦两足涌泉穴处,然后将药膏平摊于纱布上,敷贴涌泉穴上,再用绷带包扎固定。24小时换药1次。病情严重者可连敷。敷药期间,如敷药干燥者,可用醋液润之。

【解说】解毒散结。痄腮,面颊红肿疼痛或伴发热者。

【验证】治疗100例,敷药2~4天后,全部治愈。

【备注】笔者经验方

8.六神冰黛散治痄腮

【偏方方剂】六神丸30粒(研细),冰硼散15克,青黛30克,芒硝12克。

【制用法】上为细末,混匀备用。用时取适量,以老陈醋调成糊状,敷贴于腮腺肿胀处和涌泉穴(为健侧),每6~8小时更换1次,直至发热、肿痛消失。同时内服自拟大板夏玄汤(酒大黄10克,板蓝根、玄参、夏枯草各30克。每日1剂,水煎,顿服之),热炽者,予物理降温,必要时

输液。

【解说】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流行性腮腺炎。

【验证】治疗45例,均在4日内治愈。

【备注】引自1990年《广西中医药》第5期方中六神丸,冰硼散均为中成药。

9.腮腺炎膏治痄腮

【偏方方剂】穿山甲、乳香、没药、赤药、连翘、生大黄、栀子、大青叶、板蓝根各等份。五灵脂为各药量的5倍。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炼好的蜂蜜调成膏状,备用。用时取药膏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每30~36小时换药1次。

高热者可配合用药,牛蒡子、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赤药、夏枯草、重楼、生石膏。浓煎频服。每日1剂,剂量视年龄酌定。

【解说】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验证】治疗315例,敷药1~3次后,全部治愈。

【备注】引自1987年《吉林中医药》第1期

10.地龙青膏粉外治痄腮

【偏方方剂】生石膏粉15克,青黛15克,冰片6克,大蚯蚓10条(为一次用量)。

【制用法】将活蚯蚓放入碗内,待吐出泥沙后,用清水冲洗净。加适量白糖,待蚯蚓溶化后,加入以上药粉和少量米醋,搅成糊状即成。

使用时先清洁消毒两侧腮腺区后,均匀涂上药糊,

用略大于药面积的软塑料膜覆盖加绷带包紧。每日换药一次,重者可1天换药2次。

【解说】运用此法治疗患者47例,均在用药24小时后,体温基本降至正常,腮腺肿胀明显缩小。除1例合并睾丸炎加服普济消毒饮二剂外,其余全部未用过其他中西药物。47例肿胀症状在2天内消失者16例,3天内消失者27例,4

天内消失者4例。患者最终全部治愈,无后遗症。

【验证】张某某,男,7岁,学生。自述过节走亲戚后回家时,即感头痛、发热、轻咳、咽干。次晨起床发现两侧腮腺疼痛、肿大。张口或说话时,感下颌关节痛,全身困倦乏力。诊见体温38℃,表情痛苦,两侧腮腺高度肿胀,质坚硬触痛,不发红,张口不全。双侧颌下淋巴结增大。

咽部充血、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滑数。血象BC11.510/L,胸透正常。综上脉证,属风温疫毒,壅塞少

阳。处方:青黛30克,生石膏粉30克,冰片12克,大

蚯蚓20条(自备)。照上法分两次外敷,隔12小时换药1次。第二日复诊,体温37℃。腮胀肿大减,张口及饮食已不感下颌疼痛。继用该法,每日1次,第四天肿胀消失,即告痊愈

(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黄主任)

11.三黄膏外敷治疗腮腺炎

【偏方方剂】天花粉10克,黄柏、大黄、姜黄各20克,白芷、厚朴、陈皮各15克,甘草10克,苍术15克,生南星10克。

【制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用米醋调成软膏,放入膏缸内备用。

使用时将药膏摊于纱布敷于患处,2天换药1次。

【解说】痊愈:患者腮部肿痛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腮部肿痛基本消失,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15例患者,9例痊愈5例有效,1例无效。

【验证】汤某某,男,16岁,学生,山东聊城人。患者两侧腮部肿痛,伴有头痛、发烧、全身乏力。查见:体温38.5℃,两侧腮部肿胀,局部压痛明显,舌质红,荅黄,脉浮数,临床诊断为腮腺炎。三黄膏外敷两侧腮部。次日早上患者体温36.7℃,自觉两侧腮部肿痛及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继续外敷膏治疗,外敷治疗2次后,患者腮部肿痛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南京市中医院谢主任)

12.蚓醋散外敷治疗腮腺炎

【偏方方剂】红醋适量鲜活蚯蚓1~2条(幼、成地龙均可)

【制用法】将蚯蚓浸泡于红醋中,15~20分钟后将蚯蚓取出(取出的蚯蚓以不能蠕动为佳),放于纱布块上,敷贴于局部肿痛处,用胶布固定。一日一次,忌食硬、酸、辛辣等食物。

【解说】用此方法治疗52例患者显示全部治愈一般疼痛在12小时左右即可缓解或消失:24小叶即可痊愈;若24小时后肿块未完全消失,即可加敷药一次,最长时间为48小时痊愈。

【验证】赵某,女,4岁。患痄腮5天打针、吃药均未见效。予以蚓醋散外敷2天后,症状得以缓解,1周后获得痊愈。

(北京市中国中医研究院高主任)

13.二药糊外敷治疗腮腺炎

【偏方方剂】鲜紫花地丁100克,鲜蒲公英100克(千品20克)。

【制用法】将紫花地丁及蒲公英鲜品捣烂为糊,用两层纱布包裹好,展平敷于患处,或将干品配以鸡蛋清调为糊状,同上法敷于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半小时,1周为1个

疗程,一般2~3天肿胀减轻,5~7天可痊愈

【解说】用该方治疗52例,其中痊愈48例,有4例未坚持而改用他法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验证】李某某,河北内丘人,男,7岁小学生患腮腺炎半个月,经打针、吃药未见效,予以该方外敷1周后即愈。

(陕西省中医学院郭主任)

14.复方双黄散治疗腮腺炎

【偏方方剂】冰片5克,大黄15克,雄黄15克,芒硝15克。

【制用法】以上药物混合,研细末,装入小瓶备用。

先用生理盐水清洁肿大之腮腺处,待干后将药物平

摊于伤湿止痛膏上,敷贴患处,连贴5~7天,只贴1次,

中间不用换药。病情严重者,同时口服西药维生素C、病.毒灵,均每次1~2片,每日3次,连服3天。

【解说】显效:敷药1~3天,肿大之腮腺消肿,发热、头痛、乏力等伴随症状消失;

有效:敷药4~7天,肿大之腮腺消肿,伴随症状消失;

无效:敷药7天后,肿大之腮腺未消肿,发热、头痛、乏力等伴随症状仍存在或合并出现脑膜炎、睾丸炎等并发症。

经用本法治疗患者33例,有效27例,无效6例。

【验证】林某,女,6岁。患腮腺炎周,在医院治疗未效。予以复方双黄散治疗5天后即愈。

(丹东市中医院中医内科贾主任)

15.茯苓汁外治流行性腮腺炎

【偏方方剂】土茯苓1枚。

【制用法】在粗质碗内倒人适量食醋,将土茯苓1枚磨醋成浓汁,无毒药棉棒浸药后将药涂于肿胀的腮腺部位,药干再涂每日数次。一般早期及症状较轻者2~3天即可痊愈,对症状较重和有并发症可同时服用荆防败毒散或者对症治疗。

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并忌酸

辣煎炸食物。

【解说】用该法治疗54例患者中,治愈46例,无效8例。

【验证】袁某,男,10岁,体温38.4℃乏力,食欲不佳,继之腮腺肿胀且疼痛,排除其他疾患后即给予上法治疗,敷药10分钟后即感局部舒适,逐渐疼痛减轻,2天后肿胀全消,体温、食欲恢复正常患儿精神良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康主任)

16.解毒消肿散治疗腮腺炎

【偏方方剂】芒硝、地龙各等份,米醋适量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米醋拌匀(醋药之比2:1),外敷于患处,每日4次,保持湿润,或以开水浸泡10分钟后用

纱布吸湿敷于患处。

【解说】17例患者经敷药后次日疼痛消失,继用2~3天,肿块全无。

【验证】石某某,女,12岁,山东荷泽人。患者自述2天前高热不退:继之两腮部肿痛难忍,查肿物左侧1.5厘米×2厘米,右侧2厘米×2.5厘米,触之肤热,触痛明显,体温39℃,诊断为急性腮腺炎。经西药治疗未果,遂改用解毒消肿散湿敷,翌日,热退病除,继用1天痊愈。

浙江中医医院魏主任)

17.胡黄连散外敷涌泉穴治疗腮腺炎

【偏方方剂】胡黄连、吴茱萸各等份,食醋适量。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7.5克为1剂。用醋调成糊状敷于双足心(涌泉穴)伤湿止痛膏固定,每剂用量可连敷3宿3齐为1个疗程。

使用时单用此法疗效不佳者,可配合普济消毒饮口

服;如遇急性化脓性腮腺炎,需结合外科处置,有助于早期恢复。

【解说】以痛止、肿消、热退,喉舌无异常为临床治愈。

【验证】刘某,男,3岁,初诊日期:1992年3月,患儿因发热,双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来就诊,经儿科诊断为急性腮腺炎,准备静点抗生素治疗,但幼儿拒绝因求外治之法,诊见病儿急性病症,烦躁哭闹不止,高热,体温达

39.2℃,两腮耳下部红肿,触之较硬、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数。予以胡黄连散1剂,醋调成糊状,敷双足心涌泉穴。疗程后复诊,热退、腮部明显消肿。又予1剂外敷,再诊已痊愈。

广州中医学院黎主任)

18.二黄散贴敷涌泉穴治疗痄腮

【偏方方剂】吴茱萸5克,生大黄3克,黄连3克,制胆星2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醋调为糊状,均匀摊于敷料上,敷于双侧涌泉穴。敷药后用绷带包扎,24小时后取下,再换贴新药,连用3~4次即愈。敷药期间,若敷药处干燥,用陈醋滴在绷带上即可。

【解说】用此法治疗2天内肿痛减轻,体温下降,4天内肿痛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即为痊愈,共30例,占83.33%;

用此法2日内局部肿痛减轻,体温下降者为有效,

共3例,占8.33%;总有效率达91.67%。

【验证】李某某,男,5岁,发热2天起初按流感治疗,方用口服感冒药、板蓝根冲剂、病毒灵,肌注青霉素针等,高热仍持续不退。3天后又出现双侧腮部肿痛,咀嚼困难。

查体:体温39.2℃,脉搏120次/分,两腮部肿大,以耳

垂为中心,表面不红,边缘不清,触之微热,按之有弹

性,并有轻度压痛,右侧约4厘米×3厘米,左侧约3厘

米×3厘米,咽红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诊断为痄腮。治以足心敷二黄散方,因病情较重,嘱每日换药2次,5天后即肿消病减,身热已退,继用2日后

痊愈。

(焦作市中医医院褚主任)

19.11种中成药外治痄腮

(1)南通蛇药片:本品又称季德胜蛇药片由10余种中草药配伍组成,对各种毒蛇咬伤均有特殊疗效,过去一直被作为蛇伤专用药,今用本品外敷治疗腮腺炎取得满意疗效。方法:取蛇药片8~10片研碎,用注射用水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早、中、晚、睡前每日4次一般应掌握体温下降情况,如体温下降,则外涂次数可酌情减少涂药后2天左右,肿胀疼痛即可消失,体温亦降至正常。

(2)冰硼散:本品由冰片5克,硼砂5克玄明粉10克,朱砂10克组成,临床多用于治疗口舌、牙龈及咽喉肿痛、糜烂等疾患,用本品外敷治疗腮腺炎,初起能控制肿势发展,已见腮肿能减轻肿胀疼痛,促使症状早期消退。除部分高热及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须作对症处理外,一般病例敷药5天左右即肿消痊愈。方法:取冰硼散3克,用少量冷开水拌湿后敷于腮腺炎肿胀明显处,纱布固定,2~3天换药1次。

(3)伤湿止痛膏:本品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痛、扭伤等疾患。据临床资料介绍,用本品敷贴患处,每日1次,治疗流行性腮腺炎20例,3天内痊愈者18例,6天内痊愈者2例。据分析,本品具有很好的活血止痛及清热化瘀作用,故用治腮腺炎可收良效。

(4)六神丸:本品由牛黄5克,麝香5克,雄黄15克,珍珠10克,蟾酥10克,冰片5克组成,一般被当作喉科专药,临床用于咽喉诸症。据介绍,用六神丸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天左右即可见效。方法:取六神丸6~10粒,研碎,加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有条件者可用凡士林纱布封盖,以防止药物干燥),每日换药1次。

(5)如意金黄散:又名金黄散。由天花粉1克,姜黄15克,大黄15克,黄柏20克,白芷20克,天南星15克,陈皮10克,苍术10克,甘草10克组成,一般用于疮痈初起、小儿丹毒烧伤、烫伤等症。临床研究,用本品外敷治疗腮腺炎,效果良好。方法用本品加鲜板蓝根或大青叶洗净,捣烂,调敷患处,如系干品以醋润湿。

(6)牛黄解毒丸:本品中含牛黄、大黄、雄黄石膏各等份组成,麻油调膏揉2克丸,具有清热解毒、泻火作用,可用于各种恶疮。取本品4丸,加入95%酒精100毫升浸泡,用玻璃棒不断搅动,至药物充分溶解。

将患处冲洗干净,干燥后涂药,1天数次总有效率可达100%加入酒精可促使药物的渗透,本品是治疗腮腺炎的良药。

(7)双料喉风散:本品由牛黄、黄连、青黛、山豆根、甘草各15克,冰片、珍珠各5克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喉科疾患。取本品适量,用食醋调成糊状。将患处清洁干净,用鹅毛蘸药糊涂于患处,每日3次,一般涂药3天左右即可见效。

(8)新癀片:本品由九节茶10克,三七0克,牛黄10克,珍珠5克组成,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临床内服常用于热毒结聚、淤血阻滞所致的各种病症。临床用本品内外兼施治疗痄腮有良效。取本品每次服用4~8片,每日3次;同时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用食醋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续使用3~7天。

(9)跌打丸:本品为骨科常用中成药之一,有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祛风活血等功效,一般用于挫伤筋骨、新旧瘀患、风湿疼痛、外伤疾患等。有资料介绍,用本品治疗腮腺炎有良效方法:本品2粒,加六神丸10粒,共研为细末,醋调为糊状,置黑膏药上,外敷患处每日1换,连用3~5天,便可热退肿消。

(10)紫金锭:本品由麝香3克,朱砂5克雄黄10克,山慈菇10克,大戟10克,千金子15克,五倍子20克组成,具有清肝火、泻湿热、解毒消肿、敛疮之功、一般用于时行疫病,一切食物中毒,疮痈发背,疗肿恶疮等,本品外治腮腺炎亦有良效。方法:取紫金锭适量,在稍粗糙的碗中加食醋若干,用本品反复研磨,使之成稀糊状。洗净患处后涂药,每日2次,一般3~4天可治愈。

(11)桂林西瓜霜:本品由西瓜霜、黄连、黄芩、黄柏、山豆根、射干、青黛、冰片、浙贝母等10多种药物组成之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燥湿收敛等作用,临床常用于口腔炎、咽喉炎、扁桃体炎及口腔溃疡,被誉为百年造化之喉口良药,本品外用治疗痄腮也有良效。方法:

取桂林西瓜霜粉适量,加少许食酷调为糊状用鹅毛蘸药糊涂于患处,每日3次,可连用1周。若能配合口服复方板蓝根颗粒,则疗效更佳。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