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与功效】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卵鞘。性味甘、咸,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之功效。
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曼氏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内贝壳。性味咸、涩,微温。
归肝、肾经。具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之功效。
【药对功效】涩精止遗,收敛止带。
【配伍机制】桑螵蛸入肾,甘主补,又具收敛之性。肾与膀胱相表里,肾得养,则膀胱自固,故为治肾阳虚遗尿,尿频,白浊之要药。又有补肾助阳起痿之功,治肾阳衰微,精关不固之阳痿早泄。
海螵蛸咸能入血,涩能收敛,微温和血,固涩力较强,善能收涩止血,固精止带,收湿敛疮,又能制酸止痛。凡崩漏下血,肺胃出血,外伤出血,遗精带下,胃痛泛酸,湿疮湿疹等皆可用。
桑螵蛸偏于补肾助阳,海螵蛸偏于收敛固涩,二药合用,标本兼治,相辅相成,共奏益肾助阳,固精缩尿,摄血止带之功。
【临床应用】
1.遗精早泄,配伍沙苑子、山茱萸、金樱子、补骨脂等。
2.尿频、遗尿,配伍菟丝子、益智仁、淫羊藿等。
3.妇女崩漏下血,配伍黄芪、升麻等。
4.肾虚白带,配伍莲子、芡实等。
现代临床用于神经性尿频、老人尿频、小儿遗尿、遗精、早泄、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及阴道炎等。
【现代研究】桑螵蛸具有轻微抗利尿及敛汗作用,还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降低血糖、血脂及抑制癌症作用。
海螵蛸具有抗消化性溃疡、抗肿瘤、抗放射及接骨作用。海螵蛸中所含的碳酸钙能中和胃酸,改变胃内容物pH值,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促进溃疡面愈合。另外,其所含壳角质与胃中有机质和胃液作用后,可在溃疡面上形成保护膜,使出血趋于凝固。通过动物实验,海螵蛸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用法用量】桑螵蛸,5~10g;海螵a,5~10g。水煎服。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或内有湿热之遗精,膀胱湿热而小便频数者忌用。
【按语】桑螵蛸与海螵蛸伍用,出自《施今墨对药》中的经验方药。用于治疗凡下元不固引起的前后二阴病变者均可选用。用于治疗久病而尿中蛋白难消的肾炎病症,也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