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别名】帝膏(侯宁极《药谱》),苏合油(《太平寰宇记》),苏合香油(《局方》),帝油流(《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Liquidambar o rental is Mil.的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加工精制而成。
【产地与产地加工】原产于欧、亚、非三洲交界的土耳其、叙利亚、埃及、索马里和波斯湾附近各国。现我国广西、云南省区有引种。初夏将树皮击伤或割破至木部,使产生香树脂,渗入树皮内,于秋季割下树皮,榨取香树脂,残渣加水煮后再压榨,榨出的香树脂即为普通苏合香;再将其溶解于酒精中,滤过,滤液蒸去酒精,则成精制苏合香。通常应贮于铁桶中,并灌以清水浸之以防香气走失。
【历史沿革】晋代有蜜炙法(《肘后》)。宋代有以酒研化去砂脚熬成膏法(《总录》)。明代有滤去滓(《品汇》)。现行有净制(《规范》),切制法(《实用中药炮制》)。
【炮制方法】净制取原药材,滤去杂质(《规范》)。
切制或用时研成细末(冬季呈膏块状)(《实用中药炮制》)。
【成品性状】苏合香:为半流动性的浓稠液体。棕黄色或暗棕色,半透明,质粘稠。气芳香。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开窍,辟秽,止痛。用于中风痰厥,卒然昏倒,胸腹冷痛,惊痫,温疟。
【用法与用量】0.3~1g,宜入丸、散服,不入煎剂。
【处方应付】处方写苏合香、苏合油、苏合香油、帝油流付苏合香。
【炮制作用】使药物净洁,便于调剂和制剂。
【化学成分】含树脂约36%,水分约14%~21%,其余为油状液体。树脂含苏合香树脂醇、齐墩果酮酸和3-表-齐墩果酸。油状液体中含苯乙酸、桂皮酸乙酯、柱皮酸桂皮酯、桂皮酸苯丙酯、香荚兰醛及桂皮酸。
【贮藏与保管】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