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别名】玉麦须(《滇南》),玉蜀黍蕊(《现代实用中药》),棒子毛(《河北药材》),包谷须(《云南》),苞米须(《上海》)。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 sL.的花柱。
【产地与产地加工】全国各地有产,主产于四川、河北、山东及东北等地。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
【历史沿革】现行有净制(《上海》),切制法(《湖南》)。
【炮制方法】净制将原药材除去杂质、衣壳(总苞片)及灰屑(《上海》)。
切制①剪2~3cm段片,筛去灰屑即得(《湖南》)。②取净药材在泡药池内喷淋清水,闷润10~30分钟。用铡刀切成3cm长段(《中药饮片切制工艺学》)。
【成品性状】玉米须:花柱由雌蕊发出,呈细丝状,长约30cm,径约0.05cm。鲜时黄绿色、淡绿色至红褐色;干后黄白色或浅棕色。气清香,味淡。切制后呈段片状。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肝、肾、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利尿,泄热,平肝,利胆。用于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用法与用量】15~30g,多至60g以上;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烟吸人。
【处方应付】处方写玉米须、苞米须等均付生品。
【炮制作用】使药物净洁,便于调剂、制剂。
【化学成分】含大量硝酸钾,维生素K3,β-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枸橼酸,草酸等。鲜玉米须含水分83%,玉蜀黍酸约1.25%,脂肪油约5%~25%。尚含挥发油,树胶样物质,树脂,苦味糖甙,皂甙,生物碱及隐黄素等。
【贮藏与保管】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霉,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