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别名】月月红(《纲目》),月月开(《分类草药性》),长春花(《现代实用中药》),月月花(《贵州民间方药集》),月季红(《陕西中药志》)。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的干燥花。
【产地与产地加工】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全年均可采收,花微开时采摘,阴干或低温干燥。
【历史沿革】现行有净制法(《中国药典》1963年版)。
【炮制方法】净制拣去杂质,摘去梗,筛去灰屑即得(《中国药典》1963年版)。
【成品性状】月季花:呈类球形,直径1.5~2.5cm。花托长圆形,萼片5,暗绿色,先端尾尖;花瓣呈覆瓦状排列,有的散落,长圆形,紫红色或淡紫红色;雄蕊多数,黄色。体轻,质脆。气清香,味淡,微苦。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痛经。
【用法与用量】1.5~4.5g。
【处方应付】处方写月季花、月月红等均付生品。
【炮制作用】使药物净洁。
【化学成分】主含挥发油,大部分为萜醇类化合物,主要为牻牛儿醇,橙花醇,1-香茅醇及葡萄糖甙,香叶醇,芳樟醇,苯甲醇壬醇,壬醛,乙酸苯乙酯,1-对-蓋烯。此外,尚含有槲皮素,苦味质,鞣质,枸橼酸,没食子酸,β-胡萝卜素,花青苷-矢车菊双苷,玫瑰醚,玫瑰呋喃等。
【贮藏与保管】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压,防蛀。
【备注】本品多用久服,可能引起便溏腹泻,故对脾胃虚弱者宜慎用;孕妇亦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