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本经》),白头公(《集注》)。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sat la chinensis(Bge.) Regel的干燥根。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安徽等省。春、秋二季采挖,除去地
上茎叶及泥沙,干燥。
【历史沿革】宋代有到微炒、去芦头、蒸制、焙制法(《圣惠方》)。明代有得酒良(《乘雅》)。现行有炒炭法(《河南》)。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洗净(《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炒炭取白头翁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呈黑色,内呈黑褐色为度,喷洒凉水适量,灭尽火星,取出,晾一-夜(《河南》)。
【成品性状】白头翁:为类圆形片状。外皮黄棕色或棕褐色。切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质硬而脆。气微,味微苦涩。白头翁炭:表面黑色,内部棕褐色。体轻,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
【用法与用量】9~15g
【处方应付】处方写白头翁付生白头翁;写白头翁炭付白头翁炭。
【炮制作用】炒炭后能增强止血作用。
【化学成分】含白头翁素、白头翁英、白头翁灵、23-羟基白桦酸、白头翁皂甙A3、白头翁皂甙B4、胡萝卜甙等。还含有新的三萜皂甙及三萜酸。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炒炭后及时散热,防止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