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来源(《中国药典》)
药物组成:大黄、炒牵牛子、槟榔、人参、朱砂(水飞)。
功效主治:消食导滞,祛痰,清热通便。治小儿停食停乳,内热积滞所致痰涎壅盛,咳喘气促,胸腹胀满,惊悸不安,大小便不利,苔黄厚。方解:方中大黄清肠通便,导泻积滞;槟榔行气消食;牵牛子泻下逐水,泻肺气、逐痰饮;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增强消化之力,以防止前三药攻伐太过;朱砂清心安神,镇惊。诸药合用,共奏其功效。
药理研究: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泻下排便,抗感染,抑制细菌及流感病毒,健胃,保肝,利胆;牵牛子增进肠蠕动,导致泻下;槟榔抑制流感病毒,皮肤真菌,驱杀蛲虫、蝈虫、钩虫、鞭虫、姜片虫;朱砂镇静,催眠,促使小儿安定;人参升高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改善消化功能。
临床应用:本品为攻补兼施之剂。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新生儿呕吐属小儿停食停乳,内热积滞者。现代制剂:散剂,每袋1.2go
用量用法:口服,1岁以内,每次0.3g;1~3岁,每次0.6g;4~6岁,每次1g。一日1~2次。空腹时蜜水调服。
使用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腥膻食物;脾、肺两虚及患慢脾风者勿用;因方中有猛烈之品,宜中病即止,不宜多服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