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泻青丸治小儿发热配方、医案_效果与方法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牵手 2019-11-23 04:17:20
养生之家导读:小儿发热指以体温异常升高为表现的临床常见的症状。小儿吃奶、哭闹、运动后的体温上升不属此范畴。临床依体温高低分为:低热<38℃,中热38~39℃,高热39~40℃,极热>41℃。

【原方配方组成】当归(去芦头切焙)、龙脑(焙)、川芎、山栀子仁、川大黄(湿纸裹煨)、羌活、防风(去芦头切焙)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煎竹叶汤同砂糖,温水送下(现代用法:水煎服或做蜜丸服)。

小儿发热指以体温异常升高为表现的临床常见的症状。小儿吃奶、哭闹、运动后的体温上升不属此范畴。临床依体温高低分为:低热<38℃,中热38~39℃,高热39~40℃,极热>41℃。依据发热原因可分为:①感染性发热: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蛲虫等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②非感染性发热:如大量失血、脱水、内分泌异常、免疫反应、组织破坏、坏死组织吸收及散热功能障碍等皆可引起发热。体温高于37℃,同时伴见引起发热病因各异的相应症状。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它可使机体单核一吞噬功能、白细胞内酶活力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另一方面,发热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自身物质消耗,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机能改变,长期发热尤其是高热可使体内各种调节功能受累,如高热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表现为烦躁、哭闹,甚至惊厥,超高热可致中枢抑制而昏迷,发热还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下降,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使患儿消瘦虚弱。故应及时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小儿发热的类型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变化,对疾病诊断、评价疗效、估计预后均有意义。

中医认为小儿发热以感受外邪所致居多,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里热炽盛所致,亦有因为内伤引起者。中医治疗小儿发热主要根据不同的发热原因,进行辨证施治。中医多分为外感风热型、外感风寒型、暑湿外感型、湿热留滞型、气分热盛型、热人营血型、阴虚发热型、食积化热型。

根据《四川中医》,1987,(7):47,曾桂芳报道:应用泻青丸治疗小儿发热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17岁(1例);病程最短半天,最长7天。结果:62例中,1天半以内退热者占73.1%。处方:羌活3~6克,川芎

3~6克,防风3~6克,大黄4~6克,栀子10~12克,龙胆草10克。加减:若扁桃体肿大者,加蚤休或青黛。水煎,凉服,每2小时服1次,大便通,每日2~3次后即可停服。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白虎汤加减治小儿发热医

中草药2021-06-25

五苓散加减治小儿发热医

中草药2021-06-02

四逆汤加减治小儿发热医

中草药2021-05-27

平胃散加减治小儿发热医

中草药2021-05-24

张琪泻青丸加减的配方组

中草药2021-03-22

张灿玾小儿发热辛散方的

中草药2021-03-10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