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竹皮大丸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admin 2019-11-15 18:18:29
养生之家导读:竹皮大丸【组成】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竹皮大丸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分别是什么呢?下面由小编来为大家详解。

竹皮大丸

【组成】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用法】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作用功效】清热除烦,降逆安中。

【主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第二十一10)。

【方解】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者,乳子之时,气虚火胜,内乱而上逆也。竹茹、石膏,甘寒清胃。桂枝、甘草,辛甘化气。白薇性寒入阳明,治狂惑邪气。故曰安中益气。(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方论】唐容川曰:妇人乳作一读,谓乳子也,中虚作一句,谓中焦受气取汁上入心以变血,下安胃以和气,则胃气上逆而为呕逆。其方君甘草枣肉以填补中宫化生津液,而又用桂枝、竹茹达心通脉络以助生心血。则神得凭依而烦乱止,用石膏、白薇以清胃降逆,则气得安养而呕逆除,然此四药相符而行,不可分论,必合致其用。乃能调阴和阳,成其为大补中虚之妙剂也。(黄竹斋《金匮要略方论集注》)。

【临床应用与医案】

1.产褥热熊某某,28岁,时值夏暑,小产后,感于风寒,症见恶寒发热,神昏自汗,头痛身疼,口渴,便结溲热,恶露不尽,已持续旬余,经妇检诊断为“产褥热”,时高热,达40.2℃,体若燔炭,腹部尤感灼热,小腹胀痛拒按,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洪大而数。参之脉证,系产后冒风挟暑,败血留滞为病,理宜清解暑热为先,次则养血祛瘀。方用桂枝9g,石膏24g,竹叶9g,黄芩9g,麦冬24g,沙参15g,甘草3g。2剂热减而恶寒罢。[胡立敏,刘晓庄.竹皮大丸功效证治析议.国医论坛,1988,(3):7]。

2.产后呕逆何任医案:华某,女,31岁。1979年7月10日就诊。产后3个月,哺乳,身热(38.5℃)。

7~8天,偶有寒栗状,头晕乏力,心烦喜躁,呕逆不已,但吐不出。脉虚数,舌质红苔薄,以益气安胃为主。淡竹叶9g,生石膏9g,桂枝5g,白薇6g,生甘草12g,制半夏9g。大枣5枚。2剂。药后热除,寒栗解,烦乱平,呕逆止,惟略头晕,复于调治痊愈。

按产后气血亏虚,见烦躁、呕逆、脉虚数,虚热内生也,正合竹皮大丸证机。因呕逆较甚,方中加半夏以增降逆止呕之功。[陈明主编.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567-568]。

3.更年期综合征(经断前后诸症)王某某,女,50岁。1994年8月29日初诊。近半年来感觉周身不适,心中烦乱,遇事情绪易激动,常常多愁善感,悲恸欲哭。胸闷心悸气短,呕恶不食,头面烘热而燥,口干喜饮,失眠多梦,颜面潮红,但头汗出。月经周期不定,时有时无。某医院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服“更年康”及“维生素”等药物,末见效果。舌苔薄白,脉来滑大,按之则软。刘老辨为妇女50岁乳中虚,阳明之气阴不足,虚热内扰之证,治宜养阴益气,清热除烦,为疏《金匮要略》“竹皮大丸”加减。白薇10g,生石膏30g,玉竹20g,丹皮10g,竹茹10g,炙甘草10g,桂枝6g,大枣5枚。服药5剂,自觉周身轻松,烦乱呕逆之症减轻,又续服7剂。其病已去大半,情绪安宁,睡眠转佳,病有向愈之势。守方化裁,共服20余剂而病y。

按本案脉证发于经断前后,经欲断未断,每易伤阴耗气,气阴不足,则因虚而生内热,热扰于中焦,胃气不得下降,故见呕恶不食;上扰于胸位,使心神无主,又加中焦亏乏,不能“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为血”、则心血不充,神明失养,故可见心中烦乱,失眠多梦以及情绪异常等症。治疗当师仲景“安中益气”为大法。清热降逆,养阴和胃,用竹皮大九。竹茹、石膏清热、降逆、止呕;桂枝、甘草辛甘化气,温中益气;白薇清在上之虚热;大枣、玉竹滋中州之阴液,丹皮助白薇养阴以凉气血清虚热。本方寒温并用,化气通阴,服之能使气阴两立,虚热内除、于是诸症自愈。[陈明,刘燕华,李方.刘渡舟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57-158]。

4.经前烦乱孙某,女,34岁。初诊1989年10月3日。患者自1987年以来,每于经前5~6天,即感心烦意乱,心下空虚,胸中发闷,痛苦万分,反复发作已逾2年,久治罔效。月经按期而行,量少色黑无块,经后干咳,无呕逆,饮食二便均正常,舌苔微黄而干脉弦数。曾生一女已4岁。此为虚热内忧,冲脉气盛,法宜清热安中。处方:竹茹15g,石膏15g,白薇15g,桂枝6g,甘草9g。3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嘱每于经前6日始服,连用2个月经周期而愈。[张显正.宋健民应用竹皮大丸的经验.山东中医杂志,1993,12(1):4]。

5.产后失眠(不寐)李某,女,27岁,1996年7月2日初诊。主诉:失眠月余。患者素来无恙,去年9月结婚,今年5月底顺产一男婴,产后恶露半月而净,1月乳汁尚丰有余,时自流出。月满过后渐觉善饥心烦,食减难寐,大便反少,时若弹丸艰解,曾投医数家,皆谓产后亡血过多,气血不足,

予以补剂,家人亦买回各种补品以滋之,益觉其烦,饥不欲食,不能入睡,甚至闻食则呕,但欲饮淡汤,乳汁渐少,不够儿食,儿复哭闹不休,益增其烦。家人更买猪手煲通草,以为可以多乳、通乳,殊不知汤入胃反呕。百般无奈,经人介绍而来就诊。诊得患者六脉洪大略数,双关浮,舌尖红、苔白略干,断为阳明客热,运化失司,生化不足所致,拟竹皮大丸加味投治:竹茹15g,石膏30g,桂枝5g,甘草9g,白薇9g,栀子9g,麦冬12g,川黄连6g,大枣5g。日1剂,水煎,饭前半小时服,日3次。服药5剂后,不复善饥,心烦稍定,食无反胃,未大便,六脉稍缓,舌苔转薄。效不更方,守上剂加鸡蛋花9g,石斛15g,进3剂,诸症好转,饮食大增,腹中安,能寐,乳量增多,儿饱亦安,大便日一解成形,脉缓,舌苔薄白,守上方去石膏加太子参12g,予3剂,调理告愈。[陈鉴清.竹皮大丸治不寐.湖南中医杂志,1997,13(1):39]。

6.阳痿张某,38岁,2003年6月20日初诊。患阳痿数年,多方求治,屡服补肾壮阳之品不应。诊见:头晕,梦多,身热,心烦易怒,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证属郁热内蕴,宗筋弛缓。治宜疏肝解郁,清心除烦,通络振痿。方用竹皮大丸治之。处方:竹茹20g,石膏30g,白薇15g,桂枝10g,甘草5g,大枣2枚。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药进10剂,病情大有好转,阴茎稍能勃起。效不更方,再进25剂,阴茎勃起如故。[王鸿根,郭运翠,宋金明.竹皮大丸新用.新中医,2004,36(12):35]。

7.精液不化证邵某,31岁,2003年7月13日初诊。结婚4年同居未育。自述性生活正常,手淫史9年。配偶检查无异常。某医院诊断为:精液不液化症,用中西药治疗无效。平素自觉发热头晕,舌淡红、苔黄,脉滑数。此为过服温燥峻补之品,致精室蕴热,阻滞精道,湿热下注所致。治以益气开阳泄浊,化瘀通络,清利湿热。方用竹皮大丸加味。处方:竹茹、丹参各20g,石膏30g,白薇15g,桂枝、鸡内金各10g,甘草5g,地龙12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1月后查精液示:精液量4ml,灰白色,pH7.8,30分钟内液化,精液密度80x10'/L,精子活动率0.80,畸形精子0.15,精子活力0.80,白细胞计数、精液密度及精浆果糖脂皆为正常范围。自身循环抗精子抗体和精浆抗精子抗体及其妻循环抗精子抗体皆为阴性。自述无不适,舌淡红、苔白,脉平和。嘱以饮食调理,2月后其妻B超示己妊娠。[王鸿根,郭运翠,宋金明.竹皮大丸新用.新中医,2004,36(12):35]。

8.男性不育郭某某,男,26岁,1977年8月10日诊。婚后2年无子,经某医院检查精子成活率为30%~40%。症见身体健壮,性生活正常,惟自觉有时发热、头晕,舌淡红,苔略黄,脉滑数。此为过服温燥峻补之品,造成精室蕴热,精子被灼,致使精子成活率大降。治用竹皮大丸,连服9.剂而

获效。[那素梅,董克伟.孙匡时运用竹皮大丸的经验.中医杂志,1986,27(6):13]。

9.小儿夏季热陈传钗医案:陈男,4岁。1981年8月12日诊。发热已20余天,持续在38.5℃左右,午后升高,口渴多饮,烦躁便结,面色潮红,舌质红苔薄。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证属暑伤气阴。治拟清热养阴,安中益气。竹茹、荷叶各5g,白薇、炙甘草各3g,桂枝15g,石膏10g。2剂热退,1剂痊愈。嘱用白扁豆煮服,益气健脾以善后。

按陈氏认为,本方用于阴虚有热诸证,尤以面色潮红、烘热者有良效。[陈明主编.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567-568]。

【临证提要】本方用治产后中虚内热,胃失和降之证,可见心中烦乱,呕逆不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低热留恋,舌红苔少,脉滑数无力。现代临床用治产褥热、哺乳期发热、更年期综合征、经前烦乱、产后失眠、经后失眠、阳痿、精液不化证、男性不育等。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竹皮大丸的正宗配方组成

中草药2019-11-20

竹皮大丸治失眠配方、医

中草药2019-11-17

竹皮大丸治神经官能症配

中草药2019-11-17

竹皮大丸原文用法用量与

中草药2019-08-18

金匮要略竹皮大丸证方证

中草药2019-08-09

金匮要略竹皮大丸方原文

中草药2019-08-0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