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雷丰辛温解表法的作用与功效、配方组成、医案方解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admin 2019-11-13 09:33:42
养生之家导读:辛温解表法【来源】《时病论》卷之一。那么雷丰辛温解表法的作用与功效、配方组成、医案方解分别是什么呢?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详解。

辛温解表法

【来源】《时病论》卷之一。

【组成】防风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杏仁一钱五分,去皮尖,研广陈皮一钱淡豆豉三钱

【用法】加葱白五寸煎。

【作用与功效】辛温解表,宣肺止咳。

【主治】春温初起之证,头身皆痛,寒热无汗,咳嗽口渴,舌苔浮白,脉息举之有余,或弦或紧,寻之或滑或数。

风寒,寒热头痛,汗出不多,或咳嗽,或体酸,脉来浮大,或兼弦紧。寒疫,初起头痛、身疼,寒热无汗,或作呕逆,人迎之脉浮紧。

秋暑,秋凉之证,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脉象浮弦或紧。

【方解与方论】

本证因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所致,故用防风、豆豉、葱白辛温解表,陈皮、桔梗、杏仁理气化痰。

雷丰云:“防风、桔梗,祛其在表之寒邪;杏子、陈皮,开其上中之气分;淡豉、葱白,即葱豉汤,乃《肘后》之良方,用代麻黄,通治寒伤于表。表邪得解,即有伏气,亦冀其随解耳。”

【验案精选】

(一)产后寒疫

豫章邱某之室,分娩三朝,忽患时行寒疫。曾经医治,有守产后成方用生化者,有遵丹溪之法用补虚者,金未中的,而热势益张。邀丰诊之,脉似

切绳转索,舌苔满白,壮热汗无。丰曰:此寒疫也,虽在产后,亦当辛散为治。拟用辛温解表法去桔梗,加芎、芷、干姜、黑荆、稽豆,嘱服二剂,则热遂从汗解,复用养营涤污之法,日渐而瘳。(《时病论》)。

(二)外感风寒

杜某,男,48岁,1981年12月13日初诊。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周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苔薄白,脉象浮紧。药用:荆芥9g,苏叶9g,防风9g,细辛6g后下,羌活9g,川芎6g,杏仁9g冲,前胡6g,陈皮9g,淡豆豉10g,生姜10g,葱白2枚,甘草6g。嘱上方1剂,每次煎15分钟即可,续服2次,温服取被而卧,得汗其病可愈。二服后稍顷果然汗出而寒热退,次日再服后,咳止诸症消除而病瘥。

按张泽仁老中医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嗽,吐白痰,舌苔薄白,脉浮者,常用雷丰辛温解表法加荆芥、苏叶、细辛、前胡治之。[吴敏,张建生.张泽仁老中医治疗外感病经验简介.云南中医杂志,1985,(5):28-30]。

【临证提要】

本方为雷丰代替麻桂治疗风寒之代表方,雷丰认为即使如春温等伏热自内而发,如因风寒引动,风寒表证确在者,也当先用此法解表。如热病,“倘有恶寒相兼,脉象举取浮紧,是有夏时暴寒所加,寒在外而热在里,先用辛温解表法,以透其外,外邪得透,再用清凉之剂,以荡其里热也。”再如冬温,“先感温气,即被严寒所侵,寒在外而温在里,宜用辛温解表法先去寒邪,继用凉解里热法而清温气。”可供临床参考。

若表邪较重,辛温解表法未获效,雷丰提出可用苏羌饮(紫苏、羌活、防风、陈皮、淡豉、生姜、葱白)治疗。

雷丰提出的加减法如下:兼痰,益以苓、夏;兼食者,加入神、楂;呕逆加茯苓、半夏;便泻加厚朴、木香。此外,阴暑,“脉浮弦有力,或浮紧,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心烦,肌肤大热而无汗”,可于本法内去防风,加香薷、藿香。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