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玫瑰初开放的花。
【别名】徘徊花、笔头花、湖花、刺玫花。
【泡水喝的作用与功效】玫瑰花水煎剂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并有解毒作用。
【主要成分】鲜花含挥发油(玫瑰油)约0.03%,主要为香茅醇、橙花醇、丁香油酚、苯乙醇、牛儿醇等。花还含桶皮甙、苦味质、鞣质、脂肪油、有机酸(没食子酸)、红色素、黄色素、蜡质、3-胡萝卜素等。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
【功效主治】理气解郁,和血散瘀。治肝胃气痛,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
【泡水用量】内服:3~6克/次,泡茶,或煎汤。
【泡水配方】
·咳嗽,咯血:玫瑰花12克,冬虫夏草10克,三七粉3克(冲),水煎服。功能散瘀和血,止咳润肺。
·肺病咳嗽咯血:鲜玫瑰花适量,捣汁,炖冰糖20克,温服。功能理气和血。
·消化不良:玫瑰花、扁豆花各8克,研细末;粳米50克煮粥,食粥时调人药末和白糖20克。功能开胃消食。
·肝胃气痛:玫瑰花阴干,5克次,冲茶饮。功能理气止痛。
·胃寒冷痛:桂花子5克,研末,加玫瑰花1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功能理气散寒,温胃止痛。
·肝胃不和疼痛:玫瑰花6克,佛手1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功能理气解郁,和胃止痛。
·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玫瑰花6克,茉莉花3克,金银花9克,陈皮3克,甘草3克,绿茶9克,混匀,分3~5次,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20分钟。代茶频饮。功能消炎抗菌,收敛固肠,理气止痛,消化内积,活血止血,强心利尿,清热解毒。
·急慢性肠炎,下痢,泄泻:玫瑰花6克,金银花10克,甘草6克,黄连6克,加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1次服完。功能清热解毒,行气止痛,固肠止泄。
·噤口痢:玫瑰花适量阴干,5克/次,煎汁代茶饮。功能散瘀,止痢疾。
·风湿疼痛:玫瑰花15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浸入白酒250毫升中7日后,随意饮用。功能活血通络。
·肝风头痛:玫瑰花4~5朵,合蚕豆花9~12克,沸水冲泡。1剂/日,代茶饮。功能理气止痛。
·高血压,目赤,头晕目眩:玫瑰花3克,玫瑰茄3克,菊花5克,甜叶菊5克。沸水冲泡15分钟,代茶饮。功能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肥胖症:玫瑰花5克,茉莉花5克,玳玳花5克,川芎5克,荷叶5克,沸水冲泡15分钟,每晚代茶饮。功能化痰除湿,减肥降脂。
·乳痈:玫瑰花7朵,母丁香7粒,用无灰酒煎服。功能散瘀消痈。
·乳癖(乳房结块):玫瑰花30克,加水煎汁,取汁人糯米500克浸泡,蒸成干饭,候冷,加人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分10次食。功能散结消肿。
·月经过多:玫瑰花6克,益母草30克,红砂糖15克,水煎,分3次服。功能调血和中。
【文献选录】《食物本草》:“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药性考》:“行血破积,损伤瘀痛,浸酒饮。”《本草纲目拾遗》:“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本草再新》:“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随息居饮食谱》:“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酿酒可消乳癖。”《泉州本草》:“治肺病咳嗽痰血、吐血、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