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舷与主治】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外用药效】槟榔酒精液有抑制牙周病菌作用;槟榔有驱虫杀菌作用;槟榔酒精提取物有抗过敏作用。
【现代临床外用】
1.青光眼用槟榔片制成1:1滴眼液,每5分钟滴1次,共6次,随后30分钟滴1次,共3次,以后按病情每2小时滴1次。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每天滴2~3次,每次1~2滴,以防复发。
2.小腿溃疡黄连、槟榔各50克浸于1000毫升蒸馏水中,48小时后过滤,高压灭菌。将生理盐水冲洗羊膜,剪成1~2厘米大小,浸于灭菌之黄连槟榔液中,置冰箱备用。治疗时先用生理盐水,再用黄连槟榔液棉球清拭创面,然后将羊膜贴敷于创面上用无菌纱布包扎。根据创面分泌物的多少,每天或隔天更换1次。
3.蛲虫症将百部、槟榔各6克,鹤虱5克,加水15毫升,煎45分钟左右,取煎液10毫升备用。用时先将肛周用温水洗涤,用适合之棉球系1根粗线,留头约15厘米长,将棉球蘸足药液,余药液涂于肛门周围。然后将棉球纳人肛门内4~6厘米深处,留线头于外。每夜睡前用,次天晨起拉线头取出棉球,连用5天为1疗程。
4.化脓性中耳炎用槟榔适量研末吹之。
【古代临床外用】
1.《圣惠方》载本药外用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槟榔水磨,以纸衬,晒干,以生油调涂之。
2.《圣惠方》载本药外用治口吻生白疮,槟榔二枚。烧灰细研,敷疮上。
3.《鲍氏小儿方》载本药外用治聤耳出脓,槟榔研末吹之。
4.《续本事方》载本药外用治丹毒从脐上起黄肿,槟榔,为末,醋调涂。
5.《经验方》载本药外治金疮,白槟榔、黄连少许,为末敷之。
6.《本草备要》载本药外用治阴毛生虱,槟榔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