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广豆根、苦豆根、柔枝槐。
【生长特征】为灌木,茎细长,有时攀援状,高1~3米。根圆柱状表面黄褐色,味苦。枝无毛,嫩枝有灰色短柔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对,对生或近互生;小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叶边缘全缘,叶面无毛或散生短柔毛,叶背有紧贴的灰褐色柔毛;叶柄基部的托叶极小或近于消失。5~7月开花,花黄白色,8~12月结果,果为荚果,呈串珠状,稍扭曲,果皮有短柔毛,成熟时开裂成2瓣,种子卵形,黑色。4~5月或8~9月采挖根,洗净,晒干备用。【分布地区】此物常生于石灰岩山脚、山顶、山坡的石缝中。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有出产。【药性功用】味苦,性寒,有毒,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灵验偏方】
偏方一:
方剂:山豆根1.5份,黄柏1份,黄芩1份。
用法:水煎服。
主治:癌肿。
偏方二:
方剂:山豆根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痢疾。
偏方三:
方剂:鲜山豆根20克,猪大肠250克。
用法:炖食。
主治:痔疮。
偏方四:
方剂:山豆根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牙龈肿痛。
偏方五:
方剂:山豆根9克,鸡骨草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黄疸性肝炎。
偏方六:
方剂:山豆根9克,桔梗9克,南板蓝根12克,玄参15克,射干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
偏方七:
方剂:山豆根9克,一点红5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扁桃体炎,乳腺炎,阑尾炎,术后感染。
偏方八:
方剂:山豆根9克,板蓝根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