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来源】《杨(倓)氏家藏方》。
【药物组成】
萆薢乌药益智仁石葛蒲
【功能】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作用功效】用于肾阳虚弱,湿浊下注所致膏淋、白浊。症见小便频数,混浊不清,白如米泔,或稠如膏糊。
【剂型规格】水丸,每袋内装18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因膀胱湿热壅盛面引起的小便白浊不宜使用。
【现代应用】本品为治疗肾阳不足,湿浊下注所致膏淋、白浊之药。以小便频数,混浊不清为应用要点,临床还可用于尿浊、淋症、伤湿腰痛而属肾阳不足湿浊下注者。现代常用于乳糜尿、前列腺炎、急性膀胱炎,对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慢性盆腔炎、滴虫性阴道炎等加减施治,均有一定效果。
临床综合本方和《医学心悟》萆薢分清饮加减,治疗34例乳糜尿,治愈30例,显效2例,好转2例。乳糜消失时间3~12天,平均6天。认为治疗本病,对以虚为病本之患者,通利攻逐只宜暂用,而治疗原则宜以调补脾肾,益气滋阴为主。还有人报告治疗1例铜绿蝇引起之泌尿系蝇蛆病,经服本方合黄芪建中汤6剂而愈。有人报告用本方加减治疗前列腺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慢性盆腔炎、滴虫性阴道炎等病,属于湿浊(热)下注者,均取得较好疗效。尤以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共治疗17例,均获满意效果。
【基础研究】精通尾膂,溲出膀胱,泾渭分明,源流各异。肾气虚弱,固摄失职,故小便频数;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清浊不分,故小便混浊,甚则稠如膏糊。治宜温肾利湿,分清化浊。方中萆薢利湿化浊,为治白浊之专药,为主药。益智仁温肾阳,缩小便为辅药。乌药温肾化气,能疏邪逆诸气,逐寒而温肾;石菖蒲化浊通窍而分利小便,共为佐使。诸药配合组成本方,温肾化气,去湿分清,白浊可愈,小便可复其常。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药有促消化液分泌作用,还能调节胃肠的兴奋和抑制,对子宫肌也有抑制作用,石菖蒲则有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有中枢镇静作用,镇痛作用,还有解痉作用,能弛缓、解除平滑肌痉挛。这些作用都与本方的药效有一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