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
【药物组成】
氧化汞
【功能】拔毒、除脓,去腐、生肌。
【作用功效】用于痈疽疔疮,梅毒下疳,一切恶疮,肉暗紫黑,腐肉不去,窦道瘘管,脓水淋漓,久不收口。
【剂型规格】炼制丹剂,外形为散剂,或制成药捻,或制成红粉纱条。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撒布创口,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它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根据创面大小取用药量,或遵医嘱。本品有大毒,只可外用,不可内服。不宜大量持久使用1。
【注意事项】外用药物,主要成分含氧化汞,切勿人口。忌食腥荤发物。用药后创口稍有烧灼感,约2小时后可自行消失,不必处理;如创口周围皮肤逐渐发赤糜烂,并有烧灼感,应停止用药。红粉不能一直用至收口,可另加生肌收口药。本品为治溃疡要药。
【现代应用】用于皮肤病、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扁平疣、黄斑等。
瘘管:由慢性骨髓炎、骨结核经久不愈形成瘘管)。将红升丹纱布条用探针插人瘘管,一定要塞到内口处,每隔3~4天换药一次,塞人之纱条可适当多用,以后视脓液的多少增减用药量,至脓性物消失,结缔组织全部脱落,即可停止,可再用九华丹。红升丹纱条治疗直肠环以上的高位瘘管,方法简单,病人痛苦小易接受治疗,一般病人治疗期间能轻度劳动,治后无肛门松弛、狭窄等后遗症。或用红升丹药捻插至管底,外留1厘米药捻尾部,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一般4~6次后,瘘管壁即可脱净,脓性物减少,见血性分泌物时不宜多用红升丹。也有用纸捻子油润后蘸上红升丹放人疮口。
慢性窦道: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用红升丹治疗55例,治愈率96.4%,疗效显著。主要由阑尾、绝育、剖腹产术后,骨、肾、淋巴结核、骨髓炎术后伤口不愈而成。
术后感染,如阑尾炎、肠梗阻及胃穿孔修补术后感染,创面用生理盐水洗净,薄薄撒一层红升丹粉,上盖灭菌敷料,每日换药一次,至创面脓汁减少肉芽新鲜时,改用生理盐水纱条。同时选用雷夫奴尔纱条的术后切口感染病例作比较,结果对照组创口感染愈合17~50天,平均22.5天,红升丹组12~23天,平均13.3天,疗效差异显著。
化脓后久而不愈的创口及结核性溃疡,完全不用扩创而得到愈合,红升丹在慢性长期不愈的创口及结核性溃疡上确有疗效,临床上对于不良的肉芽组织有腐蚀作用,可使异物脱出,有促进创口愈合的作)。
有报道本品治疗瘘管58例,疗效较好1,;治疗人体表急慢性溃疡105例,13种病,结果:治愈98例,有效4例,有效率98%)。本品配合清创引流治疗四肢开放性损伤合并感染62例,疗效满意。
红升丹、白降丹治疗骡、马、驴等外科疾病,如新鲜创、陈旧创及污染创、窦道及瘘管、赘生组织共1226例,疗效颇佳。
【基础研究】红升丹毒性实验,小鼠一次经口给红升丹的半数致死量为120.98±1.71毫克/公斤。按急性毒性的分级红升丹属中等毒性的药物,说明红升丹中的汞化合物(主含氧化汞)吸收到机体内,可引起中毒致死。
局部皮肤创口给药实验,证明红升丹中的汞化物能从伤口吸收,在切掉全层皮肤的2×2厘米2创面上撒布红升丹干粉4小时后,血、脑、肝、肾等组织的含汞量明显升高,内脏组织的含汞量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递增,以肾脏含汞量最高,其次为肝、血、脑。说明无机汞对机体损害,肾脏首当其冲。
毒性蓄积实验结果,红升丹的毒性具有蓄积性。根据毒性的蓄积系数评价标准,红升丹的毒性属轻度蓄积,但已和中度蓄积系数相临界。毒性的蓄积,这可能是临床上长期地连续使用红升丹可发生慢性中毒的原因,当汞从体表溃疡处进人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时,机体可同样引起中毒反应。
红粉具有提毒拔脓、祛腐生新,用于治疗化脓性骨髓炎等,对于瘘管、窦道及坏死的骨组织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尤其局部用药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菌胞浆,使其中毒死亡,促使瘘管、窦道及坏死的骨组织迅速溶解脱落,随脓液排出体外,即病随脓出,毒从外解。
【注】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令第23号《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红升丹为毒性中药管理品种,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必须凭医生签名的正式处方。国营药店供应和调配须凭盖有医生所在的医疗单位公章的正式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