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天鱼 2019-08-18 21:50:50
养生之家导读: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主症:发热,喘而汗出,口渴,下利多臭秽,肛门灼热。下面小编为您介绍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渊源】 《伤寒论》。

【病机】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表里俱热,升降失调。

【汤证脉症】

主症:发热,喘而汗出,口渴,下利多臭秽,肛门灼热。

副症:小便短黄,头身微痛,心烦。

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

【汤证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加典型舌脉。

3.本证发病多较急,且多见于小儿。

【禁忌】

1.下利而不发热,粪便清稀,脉沉迟,舌淡,证属虚寒者当忌用。

2.下利而属热结旁流者,亦非本方所宜。

【汤证辨疑】

1.葛根汤证:见于《伤寒论》。本方证与葛根芩连汤证均属下利兼表证,鉴别见葛根汤证。

2.黄芩汤证:见于《伤寒论》。黄芩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均属热利,都可见到下利臭秽,肛门灼热,小便黄赤等。但黄芩汤证为少阳邪迫大肠所致,与气机郁滞有关,故多见里急后重,口苦,呕吐,不欲食,胁满等;而葛根芩连汤证为太阳邪热下利证,里急后重表现不明显,身热、喘、汗出等热象突出,特别还可见恶寒、头痛、脉促等表证表现。二者显然有别。

3.白头翁汤证:见于《伤寒论》。本证与葛根芩连汤证均属热利,均可见肛门灼热、小便短黄、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症。但葛根芩连汤证尚有残留表证表现,下利亦多为暴注下迫,无腹痛,里急后重亦不明显;白头翁汤证则为肝经湿热下迫大肠,气机郁滞明显,其特点是下利脓血,里急后重,而无表证。

4.麻杏石甘汤证:见于《伤寒论》。本证与葛根芩连汤证均有“喘而汗出”一症。但葛根芩连汤证病位在肠,喘而汗出由热邪熏蒸所致,且有下利恶臭、肛门灼热等症;麻杏石甘汤证则病位在肺,由肺失清肃所致,并无下利等症。

【临床应用】

1.本方为治身热下利之代表方,虽能清里解表,但以清里热为主,所以热痢、热泻,无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凡见有本方证者皆可加减使用之。若兼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夹食滞者,加山楂、神曲以消食;腹痛者,加木香、白芍以行气缓急止痛;小便不利者,加滑石、甘草。在用本方治疗菌痢时,酌加金银花、白头翁、广木香、生山楂、焦山楂等。

2.急性肠炎见有本方证者,可以本方酌加金银花、车前子等。

3.有资料报道以本方加车前草、六一散等治疗婴幼儿腹泻、中毒性消化不良偏于实热者,效果良好。

4.还有资料报告以本方治肠伤寒、脱肛、带下、内耳眩晕症、小儿肺炎等病症。

【汤方组成】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水煎(先煮葛根),二次分服。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张灿玾泄泻葛根黄芩黄连

中草药2021-03-10

顾兆农葛根黄芩黄连汤的

中草药2021-03-09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标准配

中草药2021-03-04

独活寄生汤证病机、汤证

中草药2019-08-20

天麻钩藤饮证病机、汤证

中草药2019-08-20

镇肝熄风汤证病机、汤证

中草药2019-08-20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