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附子粳米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天鱼 2019-08-16 15:53:30
养生之家导读:附子粳米汤温中散寒,化饮降逆,缓急止痛。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附子粳米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附子粳米汤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腹中寒气,雷鸣切痛[1],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金匮腹满:10)附子粳米汤方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粳米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注释:

[1]雷鸣切痛:雷鸣,形容肠鸣音高亢;切痛,形容腹痛犹如刀切。

【功效配伍】附子粳米汤温中散寒,化饮降逆,缓急止痛。方中炮附子辛热以振奋脾胃之阳,祛散腹中寒气;半夏辛温化湿,降逆止呕;甘草、大枣、粳米补益脾胃,并能缓解急迫。本方煎煮法以米熟汤成为度,可提高粳米补益脾胃之作用。

上五味药,水煮,以米熟汤成为度,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方证论治辨析】附子粳米汤治腹满,虚寒饮逆证。症见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本证为脾胃阳虚,水饮内停,升降逆乱。由于脾胃阳虚,失之运化,水谷精微反停聚而为水饮;因既有寒气上逆,又有水饮下注,水气相激,故腹中雷鸣切痛;阳虚寒逆,水饮内聚,脾胃升降失常,清阳不能升发,浊阴不能下降,反而上逆,故胸胁气逆胀满,呕吐。治宜温中散寒,化饮降逆,缓急止痛,方用附子粳米汤。

【用方思路】本证凸显满、痛、呕三大特征,病位在腹。其病机寒气上逆,水饮下注,皆由脾胃阳虚所致,附子粳米汤方中炮附子、甘草、大枣、粳米温中散寒补虚治本,半夏化饮降逆治标。临证不能忽视半夏应用,因有半夏该方即不同于理中汤、大建中汤。临床用于治疗胃痉挛、幽门狭窄、胰腺炎、急慢性胃肠炎、经行腹泻、妊娠呕吐、产后腹痛等疾病。

【医案举例】赵守真医案:彭君德初夜半来谓:“家母晚餐后腹内痛,呕吐不止。煎服姜艾汤,呕痛未少减,且加剧焉,请处方治。”吾思年老腹痛而呕,多属虚寒所致,处以砂半理中汤。黎明彭君仓促人,谓服药痛呕如故,四肢且厥,势甚危迫,恳速往。同诣其家,见伊母呻吟床第,辗转不宁,呕吐时作,痰涎遍地,唇白面惨,四肢微厥,神疲懒言,舌质白胖,按脉沉而紧。伊谓:“腹中雷鸣剧痛,胸膈逆满,呕吐不止,尿清长。F凭证而论,则为腹中寒气奔迫,上攻胸胁,胃中停水,逆而作呕,阴盛阳衰之候。《灵枢·五邪》有云:“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又《金匮要略》叙列证治更切:“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尤在泾对此亦有精辟之论述:“下焦浊阴之气,不特肆于阴部,而且逆于阳位,中虚而堤防撤矣。故以附子补阳驱阴,半夏降逆止呕,而尤赖粳米、甘草培令土厚而使敛阴气也。”其阐明病理,绎释方药,更令人有明确之认识。彭母之病恰切附子粳米汤,可以无疑矣!但尚恐该汤力过薄弱,再加干姜、茯苓之温中利水以宏其用。服两帖痛呕均减,再两帖痊愈。改给姜附六君子汤从事温补脾胃,调养十余日,即速复如初。[赵守真.治验回忆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附子粳米汤的正宗配方组

中草药2019-11-26

附子粳米汤的作用与功效

中草药2019-11-15

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证方

中草药2019-08-09

张锡纯附子粳米汤治疗肠

中草药2019-08-05

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方原

中草药2019-08-05

附子粳米汤/芍药甘草汤

中草药2019-03-11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