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皓九味止痒汤
【组成】蒺藜30g,白芍20g,乌梢蛇6g,当归、羌活、茯苓、蝉蜕、柴胡各10g,合欢皮3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周。
【功效】本方主治肝郁型之神经性皮炎,症见皮肤瘙痒,散在扁平或融合成片丘疹,皮损色红,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方解】本方用大剂量蒺藜疏肝祛风止痒为君药;辅以白芍养血柔肝,茯苓健脾安神为臣药;佐以合欢皮既有安神止痒作用,又能以皮达皮,引药达表之功;加羌活引药入足太阳膀胱经,使药力直达病所,具有祛风止痒作用;配柴胡疏肝解郁;当归养血活血;乌梢蛇乃搜剔之品,功擅祛风通络,皮肤粗糙顽厚,必借乌梢蛇之类搜剔窜透,方能使浊去凝开,经通络畅,邪去正复;加蝉蜕更助其力。诸药相伍正切病机,故收效甚佳。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6g。
【医案】周某,男,35岁,2001年7月21日初诊。颈部、四肢伸侧及尾骶部皮肤粗糙,瘙痒反复发作8年余,近2年复发并加重已延及上眼睑及耳部,皮肤粗糙变厚,晚间瘙痒加重,致使不能入睡,情绪波动时更甚,平时性格急躁,易怒,伴有两胁胀满,善太息,神疲食少,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西医诊断:神经性皮炎。中医诊断:银屑病(肝郁气滞型)。治以疏肝理气,祛风止痒,取上方每日1剂,水煎服,不用其他西药及外用药,并嘱其心情保持舒畅,注意休息,服7剂后瘙痒明显减轻,皮肤已经变滋润柔软,继用前方加山楂20g,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21剂,皮肤基本恢复正常,胁胀等诸症已消,病告痊愈。
【按语】本方所治为肝郁型皮肤瘙痒症,其症状在皮肤,但病根在肝经,因情志不遂,郁闷不舒,导致肝郁气滞,气血运行失调,则急躁易怒,胁胀善太息,外应于肝经之络脉,凝滞于肌肤则表现皮肤剧痒难忍。治疗主要调理肝脾,理气祛风止痒,选用上方重在疏肝理气,佐以健脾兼清郁热。
【方源】赵连皓,薛永进,韩世荣.九味止痒汤治疗神经性皮炎88例.陕西中医,2005,(6):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