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伤寒论桂枝加芍药汤方证原文与解释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三叶 2019-08-09 10:53:58
养生之家导读:《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那么伤寒论桂枝加芍药汤方证原文与解释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诠释】原本是太阳病,理应发汗,从表而散,无可下之证,本不该下,有可下之证,亦应表解之后再下,遵循先表后里的原则。结果医生反而用了下法,下伤脾阳而致腹满,里寒挛急,时腹自痛,苔白自利,脉沉等症。治宜桂枝加芍药汤,用桂枝者解外,加芍药者,增大其量,和里缓急以止痛。大实痛者,症见腹满疼痛,拒按,自汗潮热,不大便,苔黄褐,脉沉实者,宜桂枝加大黄汤,解肌于外,荡涤于内。

【治法】温阳益脾,甘以缓急;解肌攻里,祛其里实。

【方药组成】桂枝3两(去皮),芍药6两,甘草2两(炙),大枣12枚(擘),生姜3两(切)。

【服法与禁忌】上五昧,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经方方药】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服法与禁忌】上药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经方方论】桂枝加芍药汤是桂枝汤中倍芍药剂量而成。桂枝汤方调和营卫,重用芍药酸敛平肝,缓解挛急,与桂枝配,酸甘化阴,与甘草配缓急止痛,所以它是温建中阳,缓中补虚的有效方剂。桂枝加大黄汤,是上方中加大黄一味,目的在解肌温阳的同时,攻下里实.去其腹满硬结,协芍药和里止痛而取良效。

【经方新用】

(1)桂枝加芍药汤配党参30克,白术18克,川椒12克,治疗里虚中寒胃痛。

(2)桂枝加芍药汤佐艾叶10克,当归15克,吴茱萸10克,治疗宫寒而少腹挛急作痛。

(3)桂枝加芍药汤伍人参12克,丹参30克,制附子10克,川芎10克,治疗心阳虚,心气不足,心悸不宁,(冠心病心肌劳损,心律失常)。

【医案举例】

例1曹某,男,49岁。素体薄弱,因长期摄取不足,面容憔悴,动则气短,自汗疲倦,饮食稍有不慎或沾寒遇怒,则胃腑挛痛,喜得温按,不吐不泻,食量不多,行走弯腰曲背,似有五劳七伤之象。舌淡红,苔薄白,脉虚缓无力,沉取微弱。

辨证:中阳失健,营阴亏虚。

治法:温建中阳,补气养营。    ——-

方药:桂枝加芍药汤增味。

组成:桂枝12克,芍药30克,炙甘草15克,生姜20克,大枣十二枚,党参30克,当归18克,仙鹤草40克,砂仁12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服。

复诊:药服7剂,胃腑挛痛明显减轻,自觉气足,食量有增,身感温暖,继服原方10剂,诸症悉除,面转红润,按脉有力,形体康复。

例2张某,女,29岁。分娩难产,失血过多,面色虚白,气短汗出,头晕心悸,手足发麻,腹中痛,按之则痛缓,温熨则舒,舌淡红少苔,脉虚细。

辨证:营血不足,虚劳里急。

治法:补气养血,缓急止痛。

方药:桂枝加芍药汤配黄芪30克,当归20克,阿胶15克(烊化),10剂愈。

例3卢氏,女,48岁。肢端麻木,手足逆冷,举手指端变白,垂手即红,遇冷重,甚者痛,温暖则舒,故夏天易过,冬天难熬。刻诊:面苍不荣,肌肤枯槁,气短心悸,肢倦乏力,舌淡红苔薄,脉虚缓无力。

辨证:气虚血瘀,经脉拘挛,此“雷诺氏症”也。

治法:益气活血,解痉通脉。

方药:桂枝加芍药汤化裁。

组成:桂枝15克,赤白芍各20克,炙甘草15克,生姜20克,大枣十二枚,黄芪40克,当归18克,地龙20克,土元15克,细辛4克,制附子12克,鸡血藤30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温服。

复诊:服药10剂,手足转温,四肢有虫蚁感,肢端变白好转,自觉手足有劲,苔脉略有起色,宗上方加山甲10克,红花12克,又服10剂,麻木痛感已除,肢端变白消失,面转红润,脉缓有力,续服5剂,诸症尽除。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桂枝加芍药汤的标准配方

中草药2021-03-04

桂枝加芍药汤原方组成、

中草药2019-08-29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

中草药2019-08-29

桂枝加芍药汤原文用法用

中草药2019-08-16

桂枝加芍药汤加减化裁

中草药2019-08-12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

中草药2019-08-12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中医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解

中草药2019-02-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