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胜权乙肝解毒汤
【组成】半枝莲30g,紫金牛、黄芪各20g,石见穿、白花蛇舌草、枳壳、白术各15g,柴胡8g,藿香、鸡内金各12g,郁金、赤芍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行气活血。主治慢性乙型肝炎,邪毒瘀阻,兼肝郁气滞型。
【方解】方中半枝莲、紫金牛、石见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郁金、赤芍、枳壳、柴胡疏肝行气活血;黄芪、白术、藿香健脾益气、除湿;切合本方治证病机。
【医案】余某,男,40岁,因肝区隐痛不适1年余,于1998年4月22日初诊。患者在1994年体检时发现乙型肝炎“大三阳”,无任何不适,未经治疗。近1年来觉肝区不适,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乙型肝炎“小三阳”,在本地经中西药治疗未愈。诊见:面色苍黄,右胁隐痛不适,疲倦乏力,纳呆,口干且苦,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体查:右胁下肝可触及,质软,有叩击痛。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20U/L, 谷草转氨酶56U/L, 余项在正常范围内; HBsAg,H Be Ab, HB cAb均阳性。中医辨证属湿热中阻型; 治宜清热利湿, 解毒活血疏肝。以上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服药3个月后,1998年8月13日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12U/L, 谷草转氨酶13U/L, 余均属正常范围, HBsAg(+) ,H Be Ab(±) , HB cAb(+) 。湿热已除, 证属脾虚肝郁, 血瘀疫毒互结, 治宜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活血解毒。处方:柴胡、桃仁、重楼、枳实各10g,佛手、泽兰、白芍各12g,黄芪30g,贯众、太子参各15g,茯苓20g,甘草6g。配合大黄鏖虫丸3g, 每天3次。1999年3月21日查HBsAg, H Be Ab, HB cAb全部转阴,肝功能正常。嘱以大黄鏖虫丸3g,每天3次,坚持服药1年。服药期间未见复发。
【按语】中医将慢性乙型肝炎归属“肝着”范畴,疫毒为其主要致病因素。其发病取决于病邪与人体正气相互作用的结果。邪气盛为主要矛盾时,辨证属实证,多见肝、胆、脾湿热症候明显;正气虚为主要矛盾时,辨证属虚证,多见肝、脾、肾气血精津亏损;邪正相持则为虚实夹杂证,临床最多见。
【方源】李霞.彭胜权治疗肝胆病38例.陕西中医,2009,2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