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杏仁、茯苓、白术各15克,泽泻、黄芪各18克,防风8克,仙鹤草24克,煅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作用功效】益气固表,宣肺止汗。
【方解】三焦水道不畅,表虚腠理不固,津液势必外泄而为汗证。汗与血同源异流,有深浅层次不同。但津能潇血,血可泌津。初汗在津,久汗及血。故止汗药与收敛止血药同用,其止汗之效弥彰。方用杏仁宣肺降气,启上源以通水道;茯苓健脾化湿以运中;泽泻开下闸以利下;更以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仙鹤草、煅牡蛎专司止汗。加肉桂、淫羊藿者,以助肾行“主水”之令,迨表因截断津液外泄之路,三焦决读有权,则水津四布,五经并行,使水液无离溢之势,则多汗之证可除。此方配伍之妙,在于“疏、渍、固、止”并行,故效佳。
【主治】顽固性多汗症。
【加减】若肾阳虚者,加肉桂、淫羊藿;肾阴虚者,加山萸肉、山药;湿热盛者,去白术,增泽泻之量,并加桂枝、滑石。
【疗效】临床屡用,每能应手取效。
【来源】《四川中医》,1986(7),聂天义方。
【附记】验之临床,每获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