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用量】
党参15g,诃子皮12g,肉豆蔻(面裹煨、去油)、白术、白芍各10g,罂粟壳、当归各8g,木香6g,肉桂、甘草各3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用人参、白术、甘草补中气,健脾胃;当归、白芍养血调肝,缓急止痛;肉桂温中补虚;肉豆蔻、诃子皮、罂粟壳收敛固涩;木香芳香醒脾。全方共奏温中补虚,涩肠止泻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泄泻下利之病证。
本方具有镇静肠管,改善胃肠平滑肌的血循环,止泻,提高免疫力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大便滑脱不禁,舌淡苔白,脉沉迟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小儿泄泻、肠结核等病证,而必须症见大便滑脱不禁,日夜无度,舌淡苔红,苔白,脉细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肾虚寒,滑脱不禁型)治宜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脾胃虚弱者,加四君子丸。若五更泄泻者,加四神丸。若胃寒肢冷者,加干姜。若腹胀,饮食不香者,加砂仁、厚朴。若阳虚便血者,加地榆炭。若脾肾阳虚者,加杜仲、仙灵脾、补骨脂。若肠粘膜溃疡者,加儿茶。
2.小儿腹泻(脾肾虚寒型)治宜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食积者,加神曲、炒山楂。若便屎滑脱者,加石榴皮、柿蒂。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木通、车前子。若腹痛频泻者,加香连丸。若呕吐者,加藿香、姜半夏。若内热炽盛者,加金银花、连翘。
3.细蔄性痢疾(脾胃虚寒型)治宜温中健脾,涩肠止痢。
以本方加石榴皮10g为主治方。
若肾阳虚明显者,加补骨脂10g,制附片6g。脾气虚甚,中气下陷者,加黄芪15g,升麻6g。
【随证加减】
1.食积加神曲、山楂、莱菔子、鸡内金,以助消化。
2.泄泻无度,完谷不化,四肢不温,脉沉微者加干姜、炮附子以增强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之功效。
3.久泻脱肛者加黄芪、升麻、柴胡以升阳益气。
【化裁变通】
1.六柱散
人参、附子、木香、茯苓各30g,肉豆蔻、诃子各10g。治滑泄不止。
2.八柱散
即六柱散去木香、茯苓,加干姜、白术、罂粟壳、甘草组成。治肠虚寒,滑泄不禁。
【注意事项】
下痢泄泻初起,邪气盛实,积滞未去,或脾胃未虚者以及湿热引起之泄泻,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