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散火汤 火郁
升阳散火葛升柴
羌独防风参芍侪
生炙二草加姜枣
阳经火郁发之佳
药物组成:葛根15g升麻10g柴胡10g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人参10g芍药15g生甘草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5枚。
趣味速记方歌歌诀:升阳散火升葛草,二活芍柴人防枣。
用法:水煎服。
功效:升阳解郁,散火清热。
主治: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火郁脾土,症见四肢发热,肌热,骨髓中热,热如火燎,扪之烙手。
方解:君——柴胡辛凉,疏散少阳之火。
臣——葛根、升麻发散阳明之火;羌活、防风发散太阳之火;独活发散少阴之火,可使郁火升散,三焦通畅。
佐——人参、甘草益气健脾;白芍敛阴清热,使散中有敛;姜、枣同用,调和脾胃。
使———生炙甘草同用清热和胃。
诸药相合,清而兼补,散中有收,三焦调畅,火郁得解。
运用要点:临床应用以四肢发热,肌热,骨髓中热,热如火燎,扪之烙手为辨证要点。
临床案例:张某,年方及冠,遍身忽发疮疹,形如麻粒,询诸疡科,内以凉血托里之剂,外以药汤沐浴,其疮尽伏,以致湿热内攻,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此表邪确据,延医又误为疟症,投以清脾饮服之,此误认为半表半里,以致寒不成寒,热不成热,人事昏惑,绝粒不进,乃叩于余。脉颇浮数,问之不应,扪之身热,视之唇舌俱淡,此风热内蕴,抑遏于中,若不外达,势必内攻脏腑,机窍尽闭而毙,当与升阳之药,提出肌表。与升阳散火汤2剂,遍身发热,躁扰不安,其家惊惶,促余再视。其身虽热,而问之能答则神识将清,且粥饮亦进则胃气有权,余曰:吉也。夫躁扰不安者,正邪气外达之征,明日毒气外出,则内可安。更与辛凉解表之法,以人参败毒散2剂,果然疮疹尽皆发出,形如绿豆粒。再予前法,疮皆灌脓结痂而安,仍与清散药而健。须知此症若不如此施治,脏腑能堪此毒乎?(《谢映庐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