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鸭嘴绿胆矾,石胆,翠胆矾,基石,君石,篮矾,铜勒,毕石等。
【应用】
(1)涌吐风痰、毒物,内服用于风痰壅塞、喉痹、癫痫、误食毒物。如二圣散。
(2)解毒收湿,外用于风眼赤烂、口疮、牙疳,如胆矾散等方。
(3)蚀疮祛腐,外用于胂毒不破或者胬肉疼痛等。
【剂量】
0.3~0.6g,温化内服;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以水溶化外洗。
中毒量3~5g以上,中毒潜伏期30分钟~6小时。
【成分】
主要为含水硫酸铜(CuSO4·5H2O)
有毒成分即硫酸铜。
【毒理】
刺激胃肠道的交感和迷走神经中枢,引起反射性呕吐;腐蚀胃肠道粘膜,引起不同程度的糜烂;损害血管,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并可引起肝肾损伤。
【中毒反应】
消化系统症状——口中铜腥味,恶心呕吐,胃痛、腹痛腹泻,呕吐物及粪便呈蓝色;口腔、食道、胃肠道糜烂,粪便带血,黄疸,肝功能损伤。神经系统症状——视力模糊,抽搐,昏迷,谵妄等。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心动过速,循环及呼吸衰竭而死亡。全身及其它症状---出汗虚脱、失水、溶血性贫血,以及肾功能损伤、血尿等。
【诊断】
(1)过量内服胆矾病史。
(2)口中有铜腥味、呕吐物,及粪便呈蓝色。
(3)肝功能异常、黄胆指数、血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等均见升高;尿检有蛋白、管型和红细胞。中毒后期大便带血,早期潜血强阳性。
【处理)
(1)用0.1%黄血盐溶液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洗至不见红棕色沉淀物为止。
(2)口服蛋清、牛奶、米汤保护胃粘膜。
(3)服用硫酸镁25~30g导泻。
(4)口服解毒剂(硫酸镁3.37g,碳酸氢钠12.5g,氢氧化钠lg,硫化氢4g,水1000ml,混匀服50~100ml/次,服前先喝温开水一杯)。或用硫酸低铁饱和溶液100ml,碳酸镁88g,药用炭40g,加水800ml,混匀服50~100ml/次。
(5)以5%葡萄糖盐水1000~1500ml,静脉点滴。
(6)应用特效解毒剂,需在早期处理同时应用,以便更快解毒。
羟乙基乙烯二胺三乙酸(简称HEDTA):增加体内铜的排泻,口服lg/次,每日2~3次。
D-毒霉胺盐酸盐:为含有巯基的氨基酸,可与铜离子络合,从小便排泻。口服0.3g/次,每日3次,连服7日为--疗程,用前作青霉素过敏试验、依地酸钙钠(EDTA-Ca·Na):可与铜离子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排出体外。成人每日1g,小儿按每公斤体重15~25mg/次计算,每日2次,配成0.25~0.5%的溶液静脉点滴。每疗程不超过5天。
(7)有溶血和出血现象时,可用凝血酸,抗血纤溶芳酸,氢化可的松,碳酸氢钠等。
(8)出现贫血时可输鲜血。
(9)吐泻腹痛不止者,可酌用颠茄合剂、樟脑酊、硫酸阿托品等。
(10)抽搐谵妄者可给予短效镇静剂。
(11)脱水休克者,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抗休克治疗。
(12)进行保肝保肾疗法,防治肝肾功能的损害,避免合并症和后遗症发生。
(13)呼吸困难和呼吸循环衰竭者,吸氧,给予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14)其它对症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