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医常识/文章正文

功能性不孕症的治疗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Holiday 2020-07-08 15:35:13
养生之家导读:功能性不孕症,系指排除先天生理缺陷、结核病史、肿瘤病史、遗传性疾病、妇科炎症性疾病等后天病变,治疗功能性不孕症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方术内容

根据月经周期阴阳消长变化规律,经后期补肾阴,以填精补血为主,基本方药如下:熟地24g,山药12g,山萸肉12g,茯苓12g,当归10g,白芍15g,阿胶10g,菟丝子10g,巴戟天15g,牛膝15g。经间期即排卵期宜并补肾阴肾阳,助阳化阴、佐以活血之品,促排卵,基本方为:当归15g,白芍20g,山药15g,山萸肉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0g,巴戟天15g,牛膝20g,益母草30g,石楠叶15g,香附15g。排卵后由阴转阳,补肾阴同时稍补肾阳,使血得温则行,重用活血通经之品,促使月经按期而至,基本方为:当归15g,赤芍15g,巴戟天15g,山药20g,山萸肉15g,补骨脂15g,菟丝子15g,益母草20g,泽兰10g,香附15g,乌药10g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显著。

治验点评

功能性不孕症,系指排除先天生理缺陷、结核病史、肿瘤病史、遗传性疾病、妇科炎症性疾病等后天病变,女性生殖功能失调所致的不孕。一般包括排卵功能不良和黄体功能不全,也可概括免役性不孕、心理性不孕。功能性不孕,主要与子宫一心-肾轴的功能失调有关。子宫主月经孕育胎儿,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月经正常才能有孕,《内经》云:“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月经正常反映了性腺卵巢以及子宫的生殖生理功能正常,是能否有孕的最基本条件。古有“十不孕,九病经”之说,《妇科切要》尤为强调,“妇人无子,皆由经水不调”。肾藏精,主生殖,在月经产生机理中起主导地位。即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血溢胞宫,月事以时下,阴阳合故有子。“经水出诸肾”,月经周期之所以能行其正常阴阳消长转化规律,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肾藏生殖之精,肾虚则阴精不足,生殖功能低下,月经不能按期而至,血海空虚,冲任不充,致月经不调,胞宫失养,不能摄精成孕。赵养葵云:“冲任藏精系胞,又恃一点命门之火为主宰”。肾阳虚损,命门火衰,胞宫失其温煦,可致卵萎不孕。月经周期前半月为阴,后半月为阳,排卵期胞臧精气而不泻,阴精充盛,重阴而少阳生,否极泰来,阳气内动,太冲脉充盛,阳气达到重阳时,阳气因重阳必阴而下泻,月经既来为月经期,此时胞宫泻而不藏,这样周而复始。月经后为卵泡发育期,卵泡成熟为真机期,随后为黄体期。肾阴逐渐滋长是排卵的基础,充任气血活动是排卵的条件。肾阴肾阳消长转化失常是排卵功能失调的内在根据。《圣济总录》说:“妇人所以无子者,冲任不足,肾气虚寒也”。陈士铎云:“胞胎之脉,所以受物者,暖则生物,而冷则杀物矣”,诚为确论。心主血脉,藏经脉之气,淫精于脉,化生营血,使脉中血气源源不断,胞脉络脉亦属心所主,心藉胞脉络脉使子宫藏泻适度,孕育有常。正如经云:“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神的活动影响着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子宫阴阳气血之盈亏变化。《素问·评热病论》有云:

“心气不得下降,胞脉闭塞”。《四明宋氏女科秘书》云:“心主行血,堕坠惊恐,神无所依而血散,亦令月水不行也”。心神在最高层次协调着各脏器之间的平衡,其中也包括子宫。心血流畅,诸脏协调,子宫相感应,阴精施泻,而摄精成孕。不孕症患者在心理上往往具有神经不稳定趋势,心情紧张,盼子心切,思虑过度,情绪忧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郁气滞。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条达则气血流畅,月经亦按期而致。因精神刺激,肝失疏泄不得条达,气行不畅,血运受阻,故不能摄精成孕。肾藏精主生殖,子宫是孕育的脏器,肾精施泻,子宫孕育,与心神的关系极大,肾藏精,心主神,神赖阴精充沛以养,精又受心神驾驭而施泻。子宫通过胞脉、胞络与心肾直接联系,心肾同属于少阴经脉,相互间藉络脉以贯通,因而只有心肾相交,精神互依,水火既济,才能使阴阳平衡,保持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的节律性。心肾相交,涉及子宫,精神相依,故能摄精成孕。因此子宫心肾轴每一环节的失调都会导致不孕。根据本病特点治疗以益肾调周、舒肝和血、心理疏导为治疗大法。古谓经调然后子嗣也,月经正常才能有孕,这是最基本条件,所以中医治疗不孕症以调经为先,经调才能种子,因此首重调经。功能性不孕多以肾虚证为主,但也有兼脾虚的,根据辨证酌情加人参、党参、黄芪等健脾药,兼肝郁的,酌情加入香附、乌药等舒肝解郁之品。三补肾阴,一补肾阳,兼以活血通经的方法贯穿始终。另外注意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应对外来的压力,正确对待自己和生育,保持心理平衡。实践证明,通过疏通思想,可以促进子宫的藏泄功能,对不孕症有很大帮助。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辟谷7天复食食谱_辟谷开谷

中医常识2019-07-19

炒苍耳子的作用与功效、

中医常识2020-07-03

初次辟谷的正确方法_自己

中医常识2019-07-19

肾主骨是什么意思?肾主骨

中医常识2019-03-19

血府逐瘀丸的作用功效与

中医常识2019-06-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