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慢性肾盂肾炎根据有感染征象和尿中有无细菌及炎症细胞将其分为慢性活动性肾盂肾炎和慢性无活动性肾盂肾炎。前者,有长期感染史,伴有细菌不断增长;后者仅是由于过去感染引起的病理损伤。
慢性肾盂肾炎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发病史,有的是慢性反复发作,有的无自觉症状,直至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
本病属中医学“劳淋”、“虚劳”范畴。其主要病机为外邪屡犯,反复发作,脾肾损伤,气化无权正气不足,邪热滞留,耗伤真阴。
【诊断要点】
(一)病史:约有半数有急性肾盂肾炎史。
(二)症状和体征
1.反复发作型:多有急性肾盂肾炎史,迁延日久,反复发作,或由外因诱发,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急,低热或中度发热,腰疼痛,部分病人或有面部,下肢浮肿。
2.血尿型:患者表现除轻度膀胱刺激症状外,反复发作血尿,尿色暗红混浊或镜下血尿,伴腰酸腰痛。
3.长期低热型:无膀胱刺激症状,仅有低热头晕乏力,食少消瘦,面色萎黄等表现。
4.高血压型:无明显膀胱刺激症状,表现以头痛头晕,四肢乏力,血压升高为主,个别患者可演变为恶性高血压。
5.无症状菌尿型:患者既无全身症状,也无膀胱刺激症状,但尿中含有大量细菌,放射学检查可有慢性肾盂肾炎,表现病变可呈隐蔽性发展。
6.慢性肾衰型:开始即为慢性肾衰的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夜尿增多,并可有高血压和无症状性血尿。
(三)化验室检验
1.尿常规血细胞增多,尿细菌反复培养阳性,尿菌落计数大于105毫升尿液。
2.酚红排泄率下降,血尿素氨肌肝升高。
(四)X线检查显示肾盂肾炎变形,肾表面凹凸不平,双侧大小不等。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慢性肾盂肾炎多表现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故治疗时抓住标本虚实,以治虚为本。若余邪未消,应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二)治疗原则:以治本为主,气阴双虚者重在补气养阴;肾阴不足应补肾滋阴;脾虚失运者重在健脾补气;阴虚火旺者应养阴降火,若余邪未清者则应清热利湿。
(三)分型论治
1.肾阴不足,余热未清型
症状:小便黄赤频数,淋漓不尽,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腰酸腰痛,四肢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微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处方:生地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白茅根30克,车前子1克,蒲公英30克,川牛膝15克。
加减:若肾阴不足,兼有膀胱湿热,尿道刺激症状明显者,可加猪苓汤,导赤散。
猪苓15克,泽泻10克,阿胶10克,滑石3克,竹叶10克,甘草10克,木通10克,生地15克;若心火较盛表现心烦失眠,口干口渴,尿意不尽,气短乏力,小便涩滞,可加黄连清心饮。黄连10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酸枣仁15克,茯神15克,远志10克,人参10克,莲子肉10克。
按语:本型多由邪热蕴结日久,耗伤肾阴真阴大伤而余邪留恋未去,故治疗以养阴治本,祛邪治标。
2.脾肾阳虚,余邪未清型
症状:尿涩滞不畅,小便滴沥不尽,腰膝冷痛,夜间尿频,头面下肢浮肿,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腹胀便溏,食少纳呆。舌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健脾,化湿通淋。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处方:生地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桂枝6克,熟附子6克,车前子15克,川牛膝15克,黄20克,白术10克,苡仁15克,党参15克,木香10克,杜仲15克,陈皮10克。
按语:本型多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后期,肾功能受损,肾气不固,脾阳虚衰,故重在治本。
3.肝肾阴虚型
症状:浮肿不明显,头晕耳鸣,腰酸痛,膝软无力,头晕目眩或视物模糊,口咽痛,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合一贯煎加减。
处方:生地15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泽泻15克,山药15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当归15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旱莲草20克,白茅根30克,夏枯草20克,车前子15克,川牛膝15克,石决明30克(包煎)。
按语:本型多见于慢性肾盂肾炎的高血压型,肝肾阴虚,阴不敛阳,故见肝阳上亢;故须一则滋补肝肾之阴,一则潜镇肝阳。
4.气虚下陷型
症状:小便频多,尿意不尽,小腹重坠,食饮不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气短乏力,舌淡苔薄,脉沉弱无力。
治法:健脾升阳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黄芪20克,党参15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升麻5克,甘草10克,泽泻15克,猪苓10克,茯苓15克,白扁豆15克,砂仁10克,苡仁30克,白蔻仁10克,竹叶10克,白茅根30克,通草6克,旱莲草20克。
加减:若兼有肾气不固者,可加用菟丝子丸和无比山药丸。
方用:菟丝子15克、泽泻10克、鹿茸3克、石龙芮10克、肉桂3克、熟附子10克、石斛10克、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
按语:本型多由慢性肾盂肾炎日久耗伤脾阳;脾失统摄,中气下陷所致,故须升阳益气,健脾利湿。
附清盂汤治慢性肾盂肾炎(验方)。(《新中医》2010年3期14页)处方:生黄茋,生槐角各30克,丹参,益母草生地榆,怀牛膝各15克,赤芍,炒杜仲各15克,熟地黄20克,生甘草6克。服法:日1剂,15天1疗程。
加减:随症可加土茯苓,川萆薢,金钱草,石葦,体虚加党参,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