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①肾阴不足兼有瘀血,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萸肉15g,茯苓15g,泽泻10g,牡丹皮10g,红花10g,桃仁10g,泽兰10g,6剂,水煎服,日1剂。每于月经干净后服六味地黄丸10天,每日2丸,连服3个月经周期。连续观察1年,出血停止,症状消失。②肾阴不足兼见脾虚湿盛,用六味地黄汤合完带汤加减: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萸肉15g,茯苓15g,泽泻10g,牡丹皮10g,苍术10g,白术10g,陈皮15g,车前子(布包)10g,人参6g,柴胡15g,白芍10g,酸枣仁20g,甘草6g,6剂,水煎服,日1剂。每于月经干净后服六味地黄丸10天,每日2丸,连服3个月经周期,病遂告愈。
【治验点评】
经间期出血,是临床常见病。一般认为此时阴精不足,转化不利,但又不得不转化,致使子宫血海固藏受到一定影响,出现排卵期阴道出血现象。或氤氲之时,肾阴亏虚,阳气内动,阴不制阳,虚火扰动血海,出现经间期出血。因此,肾阴亏虚,虚火内扰为本病主要发病机理。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为宋代钱乙所制。本方组成为:熟地黄24g,山萸肉、干山药各12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g。组方特点在于补中寓泄,以补为主。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温补肝肾、收敛精气,山药健脾固涩,是本方之“三补”;又由于肝肾阴虚一般病程较长,必然导致火热湿浊,故又以泽泻泄肾火,丹皮泻肝火,茯苓渗脾湿,是本方之“三泄”。从用量上可知:本方仍以补为主,补中兼以祛邪,祛邪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扶正之效,使补而不滞,补而不腻。临床在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时,还必须顺应月经的周期演变规律,把握有效的治疗时间和疗程,一般在月经干净后至经间期是治疗本病的最好时期,并且一般以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加以用药,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