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医常识/文章正文

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与方法、经验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zhagndandan 2019-09-03 11:32:30
养生之家导读:痛经主要发病有情感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原因造成的,那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与方法、经验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方术内容】

①少腹逐瘀汤方药组成:小茴香3g,干姜6g,延胡索9g,当归9g,川芎9g,肉桂3g,赤芍6g,蒲黄9g,五灵脂6g,片姜黄9g。②加减:经期腹痛伴大血块排出或血块量多加三棱9g,莪术9g以加强破血行瘀之功;经期腹痛伴恶心呕吐,加法半夏9g,姜竹茹9g以和胃降逆;经期腹痛冷痛较剧,加艾叶6g,吴茱萸6g以温经散寒;经期腹痛伴腹胀、乳房胀痛,加青皮9g,乌药9g,川楝子6g以理气行滞。③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经前1周起口服,至经净停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观察3个月经周期。

【临床疗效】

治疗52例,痊愈32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23%。

【治验点评】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患者多因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相搏,致子宫冲任气血失畅,经前经气血下注冲任,子宫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发为痛经。临床寒凝血瘀证较为多见,治疗应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为主。本病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由于经期及经期前后的特殊生理状态,痛经伴随月经周期而发。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多由于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治法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为主,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少腹逐瘀汤是王清任治疗血瘀证的代表方之一,方中以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延胡索等为基础药物,配伍温通下气之小茴香、肉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作用较强。现代药理研究延胡索中含有延胡索乙素有良好镇痛功效。《临证指南医案》曰“盖久痛必人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少腹逐瘀汤由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见载于《医林改错》。原方治“小腹积块疼痛”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方中肉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全方功能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可用于妇科各类疾病证属寒凝血瘀型。笔者在临床运用时因该方中没药攻逐太过而去之,另加入片姜黄加强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效。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桂枝茯苓丸加牛膝治痛经

中医常识2021-03-04

痛经饮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医常识2020-08-04

痛经宁方的作用与功效主

中医常识2020-08-04

痛经灵片的作用与功效、

中医常识2020-07-19

痛经脐疗散的作用与功效

中医常识2020-07-19

桂枝茯苓汤(丸)加减治疗

中医常识2020-06-14

辟谷7天复食食谱_辟谷开谷

中医常识2019-07-19

炒苍耳子的作用与功效、

中医常识2020-07-03

初次辟谷的正确方法_自己

中医常识2019-07-19

肾主骨是什么意思?肾主骨

中医常识2019-03-19

血府逐瘀丸的作用功效与

中医常识2019-06-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