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征】蛤蜊,又称蛤仔、沙蛤、吹潮、海蛤、花蛤、沙蜊、螯和文蛤等,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四角蛤蜊等,主要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黄海和渤海浅海区的泥沙中,大小不等,但3厘米多长的较常见。其壳为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江苏民间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之说。中医认为蛤蜊肉性寒味咸。
在众多蛤蜊中,文蛤为蛤中之上品,因此文蛤又经常被作为蛤蜊的通称。文蛤又称花蛤、黄蛤、海蛤和圆蛤等,不仅肉味鲜美,可入药,壳也能人药治病。
西施舌是蛤蜊科软体动物中的一种,常指这种动物的肉。西施舌的分布、功用与蛤蜊相近,也生活在浅海泥滩中,只是中医认为西施舌肉的性味与蛤蜊肉不同,性平而味甘。
【营养】每100克文蛤鲜肉中,约含水分87.2克,能量188.4千焦,蛋白质7.7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2.2克,维生素A原23微克,维生素B2 0.13毫克,尼克酸1.9毫克,维生素E0.51毫克,钙59毫克,磷126毫克,铁6.1毫克,硒77.1微克,胆固醇63毫克。山东秋蛤含铁量高达22毫克,含钙高达177毫克。每1000克于品中含碘2400微克。哈蜊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含铁、钙量很高,特别是含铁量极高,脂肪含量很少。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蛤蜊肉以及扇贝类软件动物中,有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促使加速排泄胆固醇储存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水平下降。它们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胆固醇的药物谷固醇更强。人们在食用蛤蜊和贝类食品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这对解除一些烦恼症状,无疑是有益的。
【宜忌】除高胆固醇、高血脂体质的人适宜常吃一些蛤蜊肉外,甲状腺肿大、肺结核咳嗽、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炎、缺铁性贫血以及烫火伤、崩漏、带下、痔疮、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人,也宜常食。
祖国医学认为蛤蜊肉有滋阴、明目、化痰、软坚之功效。用蛤蜊油擦脸擦手,可防治老年斑,更可预防皮肤皲裂,一年四季均可使用。
西施舌肉除了功同蛤蜊肉外,还有益精润脏的作用。
【用法】蛤蜊的食用方法与蚰、蛏相近,可文火煨汤,急火烩炒,可加面粉制成蛤肉丸子,加鲫鱼做成名菜蛤蜊鲫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