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由于崩与漏二者常相互转化,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来潮无周期规律,出血量多如山崩之状,或量少淋漓不止。崩漏的中医病因可概括为虚、热、瘀三个方面。具体有敷脐疗法、穴位贴敷、针刺疗法、耳针疗法、穴位埋线、艾灸及推拿等。那么贴敷疗法中药贴敷管用吗?下面小编介绍贴敷疗法中药方与效果、注意事项。
二、贴敷疗法
1.适应证脾虚型崩漏,经血非时而至,量或多或少,淋漓不净,经血色淡、质薄,伴乏力气短,面色萎黄等。
2.操作方法
(1)选方: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主要成分:炮姜6g,人参9g,黄芪15g,白术15g,熟地15g。出血量多者,加荆芥炭15g。穴位敷贴治疗14天后,给予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主要成分: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桃仁、红花各15g。
(2)选穴:脾俞(双)、子宫(双)、关元、神阙。
(3)用法:用中药粉碎机将诸药按方剂研成细粉(200目),用蜂蜜调成膏状装入密闭玻璃瓶中备用。用酒精清洁穴位处皮肤,取药膏约5g,涂抹于贴敷片,涂抹直径约2cm,厚约2mm,贴敷于治疗穴位处。持续10小时,每天更换1次。21天为1个疗程,需治疗3个疗程。
3.疗法特点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一方面通过药物走窜、发散的作用,经皮肤吸收发挥作用,避免了消化道酶的破坏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直达病所且药力专一;另一方面药物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穴位和经络对药物具有放大效应。经络系统作为低电阻的运行通道,有助于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在病变组织器官起到较强的药理作用。
4.注意事项
(1)贴敷前注意局部皮肤有无破损,如有破损不宜使用。
(2)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局部症状,.如出现疼痛难忍,或有水疱,或过敏,宜停药观察。
(3)揭去药膏后,局部发红、起泡,可不必处理,任其自然吸收,5~7天结痂脱落。
5.临床应用
郭志鹏等以中药序贯穴位敷贴固本复旧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脾虚证),先以固本止崩汤穴位敷贴治疗14天后,再给予桃红四物汤穴位敷贴治疗7天,临床疗效显著。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升高促黄体生成素(LH),降低雌二醇(E2),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差异比较明显(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