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肌瘤的肉瘤样变性?
子宫肌瘤的恶变主要为子宫肌瘤肉瘤样变,发生率为0.4%~1.25%,为继发性子宫肉瘤的一种。多发生于肌壁间肌瘤,40~50岁妇女较多,30岁以下妇女较少见。
在多发性子宫肌瘤中可仅有个别肌瘤恶变,恶变常从肌核中心开始,向周围扩展直到整个肌瘤发展为肉瘤。肌瘤恶变后,组织变软而且脆,切面呈灰黄色,似生鱼肉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镜下可见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漩涡样结构消失,细胞有异型性。
妇女超过40岁以后,特别是在更年期向绝经期过渡阶段,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会减少,有些子宫肌瘤,可以萎缩,无需治疗。如发现子宫肌瘤短期内迅速长大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应考虑肌瘤恶变可能。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子宫肌瘤不但不缩小,反而长大,而且伴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分泌物增多,伴有臭味,患者会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消化不好、纳差、消瘦、低热、体重下降等表现,首先考虑子宫肉瘤。因此、子宫肌瘤患者进入更年期以后,若肌瘤在短期内迅速长大,即提示着可能发生变性,如在绝经后又出现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就更应高度重视,说明肌瘤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变性。
子宫肌瘤肉瘤变性后怎么办?
子宫肌瘤肉瘤变性的处理原则,目前仍主张采用综合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为辅,术前术后全身或腹腔内应用化疗。
(1)手术治疗:病人最关心的是手术切除范围,由于肉瘤主要由血行播散,故通常以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为宜;如子宫肉瘤已浸润宫颈或宫旁组织,有转移可疑,应扩大手术范围,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如探查淋巴结转移可疑,则需再行盆腔淋巴清除术。术中医生动作要轻柔,避免挤压以防瘤细胞扩散,手术结束时用化疗药物灌洗腹腔、盆腔,尤其是子宫直肠陷凹,以预防局部复发。
(2)放射治疗:子宫肉瘤对放疗敏感性较低,但对某些肿瘤较大者,术前加用放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再加盆腔照射对预防局部复发有一定效果,对手术不能切尽的病灶或盆腹腔局部复发者,除手术外,需加放疗或化疗。
(3)化学疗法:可作为综合治疗措施之一,一般常选用氮芥、环磷酰胺、更生霉素、长春新硷、5-FU等,需3~4个药联合应用,最常用的化疗方案为V.A.C方案(即长春新碱、更生霉素、环磷酰胺三种药联合应用),每月重复一次,至少持续2年。
(4)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仍需密切随访盆腔局部情况,摄肺大片,了解是否有转移的病灶,以便能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