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养生人群/女性养生/文章正文

月经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有哪些关系?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养生之家小编 2018-08-13 22:00:00
养生之家导读:月经是女性的一种生理现象,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育龄妇女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功能的表现及生殖道各器官功能变化的结果。

月经是女性的一种生理现象,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育龄妇女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功能的表现及生殖道各器官功能变化的结果。

子宫内膜分为两层,表面的2/3为功能层,余下的1/3直接与肌层相贴,为基底层。功能层内膜受卵巢堆激素、孕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表现为增殖、分泌、退化脱落,形成子宫出血,称为月经来潮。正常的月经有规律的周期性,周期时间为21~35天,经期出血的时间持续3~7天。

子宫内膜,则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卵巢产生的性激素,反过来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释放,即所谓反馈作用;抑制其释放时称为负反馈,促使其释放时称为正反馈。

正常月经周期血液内激素的变化与卵巢、子宫内膜的关系如下:在前一月经周期黄体萎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随之下降,解除了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抑制。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静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促使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及释放。在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卵巢中卵泡逐渐发育成熟,并产生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卵泡发育成熟后,体内雌激素出现第一个高峰。

雌激素分泌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产生反馈作用,抑制促卵泡激素的产生,促进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增多,出现促黄体生成激素峰,触发了排卵。排卵后黄体形成,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典型的分泌期变化。排卵后,雌激素水平暂时降低,随后又出现第二个较低的高峰。

黄体分泌的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垂体,使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减少,黄体开始萎缩。黄体萎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随之下降,子宫内膜得不到性激素的支持,发生坏死、脱落而月经来潮。黄体萎缩后,也解除了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再分泌,而开始了另一个月经周期。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贴敷

女性养生2019-06-25

子宫内膜异位症灸哪些部

女性养生2019-06-2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灌肠

女性养生2019-06-25

绝经前后诸症用什么中药

女性养生2019-06-23

绝经前后诸症可以贴肚脐

女性养生2019-06-23

绝经前后诸症中药贴敷管

女性养生2019-06-23

女性外生殖器长什么样?女

女性养生2018-07-17

子宫的构成与组成部分_子

女性养生2018-08-04

女性外阴会长肿瘤吗?女性

女性养生2018-07-24

女性生殖器的神经支配系

女性养生2018-08-04

子宫下垂锻炼6个方法_子宫

女性养生2018-07-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