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痛经也与子宫肌瘤有着密切关系。女性体质属阴,寒气大,寒气由脚而上伤肾,肾气不足而肾虚,在子宫内形成寒点,寒点在反复来月经脱落时会造成通经,久之寒点则形成子宫肌瘤。而西医一般认为痛经刷烈且渐进性加重者常为子宫肌瘤并发子宫腺肌病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所致。子宫肌腺病是继发性痛经的一个重要病因。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肌腺病。该病多发于30岁以上的经产妇,继发于产后、人工流产、诊刮术后,约有半数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痛,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经期下腹压痛更甚。其遮李性或绞痛性疼痛程度之严重,令人难以忍受。少数患者也可能有性交痛。少数患者可能在月经前后有阴道滴血现象。约有30%无任何临床症状。B超检查肌层中可见不规则回声。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增大,轮廊改变,或局限性结节隆起。
因痛经严重而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为数不少。
痛经伴随着各个年龄段的女性,据说有90%的女性在月经期间会出现一定的疼痛感。仅仅造成身体不适的疼痛,无须担心,但是,若痛经影响到日常生活,那就需要治疗了。
痛经严重时,应该想一想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痛经的。初潮之后,月经周期变得规律,如果此时开始,痛经逐渐严重,那一般不是由病变引起的,可以看做是因为子宫收缩力强,或者是生理现象等。有生产经验的女性,分娩后子宫口变得开阔,可以顺畅地排出经血,缓解痛经。
与此相反,如果是初潮之后,过了几十年痛经才突然严重,那病变的可能性较大。月经期间一直伴随疼痛感,且疼痛逐渐加强时,要格外注意。
引发痛经的代表性疾病主要有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症、子宫肌瘤。
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早日发现病因,才可以得到及时治疗。
痛经疼痛难忍时,可以服用非类固醇系消炎药(镇痛剂)。痛经与生成子宫内膜组织的物质有关,镇痛药可以抑制这种物质的产生。
月经每月来临,所以女性朋友们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痛经的方法。例如,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活动骨盆的体操,促进骨盆内血液循环,就有缓解下腹部疼痛的效果。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特有的良性肿瘤,35岁以上的女性每4~5人就有1人罹患该病。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对其诊断治疗已日趋完善,但也有5%~8%的患者因其症状不典型而被诊为他病。
1.主要症状:子宫肌瘤早期无明显症状。由于靠近子宫肌瘤的子宫内膜有丰富的血管,故在月经来潮时表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随着肌瘤的增大,便会产生症状。如肌瘤压迫膀胱,产生尿频、尿急;肌瘤压迫尿道,发生尿滞潴留或排尿困难;肌瘤压迫直肠可发生排便困难;子宫肌瘤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盂及输尿管上端积水。此外,浆膜膜下(子宫外侧)带蒂的肌瘤或因扭转而发生急性腹部绞痛。子宫黏膜下(子宫内侧)肌瘤通过宫颈管脱入阴道内时可发生下腹痛,子宫肌壁间肌瘤可产生或加重痛经。
2.易混淆的病种:①子宫黏膜下肌瘤。每次月经来潮常酷似功能性子宫出血。此类肌瘤容易发生坏死、感染,用抗生素治疗只能症缓一时。②卵巢肿瘤。卵巢肿瘤多属囊性,一旦是实质性者,恶性的可能很大,卵巢肿瘤没有月经改变,不易发现。③慢性炎症。可发生包块,包块压迫、痛经、月经改变等症状。炎症总有炎症前期症状,如感染史、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此类病用抗生素治疗有效。④子宫肥大症。子宫肥大在妇查时没有肌瘤特有的结节状,也没有显著的压迫症状,无大小便方面的异常。如有疑问,B超可辨真假。⑤子宫内膜息肉。可造成子宫肥大和月经改变,但息肉质地较软,一般不会过大,也不会影响大小便,更不会出现肾积水。子宫内膜息肉不会导致痛经。⑥其他。易与本病混淆的还有葡萄胎、异位妊娠合并盆腔血块。
3.防止误诊措施:不同的病症在症状上是有区别的。凡有月经异常、子宫增大、腹痛、不孕及压迫症状等,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