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前30分钟
肌肉注射安定注射液10mg。
肌肉注射654-2注射液10mg或5mg。
肌肉注射或口服曲马多50mg。特殊者可使用杜冷丁50mg肌注。
二、治疗前一小时禁排尿
以保证治疗时膀胱充盈。
三、治疗时开放输液通道
将预防盆腔感染用药,在治疗前开始输入,治疗时可将滴数调至20~30滴/min,以防治疗过程中有特殊情况时使用输液通道。
四、超导介入
此环节是整个治疗的最关键环节,能否安全治疗,能否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关键是超导准确介入无误,这就对超声医生及妇科医生有着严格的要求。
1.对超声医生要求
超声医生应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技术,对女性生殖结构的解剖及临近器官有着清晰分辨能力,操作时要求超声探头在患者腹部保持水平的平行移动,以患者的左、右侧为左右定位。可先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缓慢移动,反复查看肌瘤位置、大小、个数等。再由上(宫底)到下(宫颈),由下到上反复查看,查看时要求膀胱充盈,宫底能清楚地暴露出来,一般以尿能覆盖宫底以上1~2cm即可。治疗前应反复查看肌瘤位置、大小、角度及瘤与瘤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可与超声诊断时的位置大小进行比较。如有不一致时,更要明确分辨,并及时记录,以确定介入位置,不能有一点含糊。
2.对妇科医生要求
妇科医生要有相当熟练的妇科工作经验,要有超声诊断的识别能力,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和稳、准、轻、柔的宫腔操作技巧。在超声引导下,能准确地将探头针介入到子宫肌瘤体内,并能根据肌瘤大小选择治疗功率,根据治疗时间,分析治疗程度,对治疗中出现的反应及并发症有相应的处理能力。
3.具体治疗操作
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外阴及阴道行常规的无菌消毒,取1%利多卡因5~10ml,行宫颈局部阻滞麻醉,以减少子宫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性收缩。具体治疗前,应根据肌瘤的大小,预先选好治疗时所使用的探头针,其探头针的型号与肌瘤的大小成正比,治疗的功率与肌瘤的大小成反比。
(1)探头针的选择:通常情况下探头针的选择方法:①当肌瘤直径小于3cm时,可选用小号探头针;②当肌瘤直径在3~5cm时,可选用中号探头针;③当肌瘤直径大于5cm时,可选用大号探头针。
探头针选择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如肌瘤较大,探头型号较小,治疗时易发生治疗的不充分,或多次介入造成创口增多,感染机会则增多;如肌瘤较小,探头较大时,治疗时易发生穿孔或将肌瘤包膜击穿等并发症。
另外,还要根据肌瘤的具体位置选择具有一定弧度的治疗探头针,以便于介入。所以在此环节不可疏忽。
(2)功率选择:功率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肌瘤的治疗范围。正常治疗时,其功率选择在30W,功率选择与肌瘤的软硬程度,也就是阻抗的大小有关。
肌瘤的质硬,则阻抗就大;肌瘤质软,则阻抗就小。功率大时,其传导范围则小;功率小时,则传导范围就大。阻抗大时介入相对困难,故操作相对要用力;阻抗小时,介入较易,其操作相对要缓力。
(3)取环: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即可在超声引导下,探宫腔。如宫内有环,应先取出节育环。
宫腔内有环,一是影响超声下视线,二是治疗时易发生导电而引起子宫内膜损伤。取环操作一定要轻,避免取环钩刮子宫内膜及颈管,引起流血、感染等。
(4)探头针介入:以探针指示定位肌瘤,根据探针在宫腔内的位置,来具体分析肌瘤所在的位置。用探针模拟介入,在超声下反复观察其介入点是否合适,其走向、方位、需要介入次数及每次具体介入点等。这时要求操作者在心中已形成了一个介入治疗方案,具体介入要依据肌瘤的大小及位置而定。
例如:一个直径3cm大小的肌瘤,其介入点应选在肌瘤中心,只需介入一次。如果是大于4~5cm的肌瘤,其介入点应该是均等的两个点,使肌瘤分为各1/3,如果是需要有3个介入点的话,应该呈三角形分布。
总之介入点与角度,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介入尽量一次成功。最好不出现只介入未治疗,又退出的现象。因为这种情况即是一次人为的划伤,划伤会导致出血。如果下次治疗能将划伤组织凝固还好,否则流血会继续,这也是很多肌瘤患者经治疗后,产生流血的一个原因。
当肌瘤位置明确后则置入治疗探头针。置入治疗探头针时须顺势置入,也就是根据子宫的位置而决定进入宫腔角度。顺势,就是指,要适应子宫颈管的弯曲程度,要随弯就弯,子宫或盆腔曾有过手术史、感染史的病例,如剖腹产、宫外孕、阑尾炎、附件肿瘤切除术等以及盆腔组织炎性粘连,都会使子宫在形态、位置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当探头针欲进入宫腔,通过宫颈管这一环节,很容易发生受阻,如果强行进入,那探头针尖很易对子宫颈管的内膜造成划伤、这种划伤极易流血,为以后的感染制造了条件。所以要想避免流血、避免感染,一定要在每个环节的操作上准确、无误、无损伤。这就要求探头针在通过宫颈管之前,其弯曲程度一定要在超声下看清,这样才能达到顺势,否则就需要松弛宫颈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划伤,避免流血,避免感染。
探头针通过子宫颈管,进入宫腔后,一切的活动都要在超声的监测下进行,没有超声检测,探头针不可盲目乱动,进入宫腔,仍然须顺应宫腔的改变,有很多黏膜下的肌瘤或多发肌瘤以及腺肌瘤,已经使宫腔变得弯曲不直、凹凸不平,这时探头针更需适应其宫腔的弯曲程度。将探头针轻轻探入宫底,然后缓慢后退,推到肌瘤介入点的边缘,预定好介入点,再经过超声横切位反复察看介入点是否正确,察看确定后便可以向瘤体内介入。介入时必须遵循“纵切进针,横切定位”的治疗原则(这一点要严格遵守不可疏忽)。
具体地讲,就是治疗探头针欲介入瘤体及在瘤内向前移动时,一定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但介入瘤体后是否能按预想的部位到达,需在横切时分析所在部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医疗,不导致意外损伤。
探头针介入缩体,应循序渐进。进一段,以超声横切位来看看是否按预想计划介入;如发现有偏离,即应及时纠正。反复几次,将探头针一直介入到肌瘤远端的边缘部位。
探头针尖部,距肌瘤远端边缘应在0.5~l.0cm左右,大致在0.8cm。具体应该是多大距离,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如果是黏膜下肌瘤,瘤体在宫腔内,这种情况远端可不留,或少留距离。能全部治疗,或充分治疗是最好的,因为这种肌瘤包膜击穿或坏死,均不会造成并发症。如果是浆膜下外突的肌瘤,那远端距离应留在0.8cm以上,因为外突的肌瘤在腹腔内,这时要考虑射频波辐射的距离,较大肌瘤,使用大号探头针,射频波辐射得远,预留距离应该大,如小肌瘤小探头针,射频波辐射小,预留距离即应小些,可在0.3~0.5cm之间。预留距离如果小了,易发生肌瘤包膜被击穿的现象;如果大了,预留的过多,会导致治疗不充分。所以怎样才能把握到最好,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其原则是,既要治疗充分,又不能造成副损伤。
当介入位置肯定后,可以按动治疗开关,开始了真正的射频治疗。
治疗时,治疗仪产生蜂鸣,即每秒钟鸣响一次。根据此鸣响可以大致判断时间。子宫肌瘤受到射频波辐射后,产生正负离子摩擦,快速的摩擦使局部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45℃时,肌瘤细胞即开始脱水、凝固、变性、坏死以至体积上相对地缩小。
治疗达到效果时,其治疗仪会自动报警停机。此时超声的观测是瘤体治疗区域形成强回声反射,即形成了强回声光团。当强回声光团的形态与肌瘤未治疗前的形态趋于一致时,即说明治疗比较充分,黏膜下肌瘤需百分之百地治疗,浆膜下肌瘤治疗百分之八十即已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如果治疗过的肌瘤,其形成的强回声光团,与治疗前的肌瘤不一致,其边缘或某个部位,还有欠缺,还有未治疗到的部分,应变换探头针角度及方向,探头针的针尖是具有一定弧度的,这个弧度对射频波的传导及辐射,是有一定影响的。具体地讲,治疗时,探头针尖的射频波传导像太阳光一样,向其周围组织发出立体传导,这种传导弥散,当受到一定阻力后,则形成一定的回路。这时探头针尖向前弯曲时,射频波辐射比较集中,回路形成得快,组织局部发生脱水、凝固、变性、坏死的反应也明显。反之,探头针尖的背部,射频波辐射传导相对稀疏,所以形成一定回路的时间相对要长。当探头针尖前后的肌瘤组织,达到治疗效果时,治疗仪会自动报警停机。但此时,探头针尖背后的组织并未达到要求的治疗效果。因此,如果是大于3.0cm的肌瘤,第一次治疗自动停机后,应将探头针尖自瘤体内退出,然后变换相反方向,沿原介入点进入。对未治疗的区域再次治疗,反复几次横切、纵切地超声检查,认定治疗达到效果时,可结束治疗,退出探头针。这时,才能使整个肌瘤的细胞组织达到完全脱水、凝固、变性、坏死的程度。而这时肌瘤体积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一般缩小在10%~20%左右。
退出探头针后,对阴道及宫颈再次常规消毒,清除阴道内的积血与渗出液。如宫颈有息肉、纳囊或宫颈糜烂时,可同时治疗,即完成全部射频治疗。
射频治疗的范围大小,受肌瘤的软硬程度影响。肌瘤体如较软,治疗时射频波传导不受影响;如瘤体较硬时,射频波传导则不易穿透。质硬的瘤体形成阻抗,阻抗大则治疗时间相对长,治疗范围相对小。所以,阻抗大时的肌瘤,如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应先用药物将肌瘤软化后再做治疗,尽量达到一次治疗充分的效果。
治疗时,如瘤体过硬,无法介入或介入不充分未达到预期疗效时,可暂停治疗。待服用软化药物3个月后,再行二次治疗。治疗的时间应选择在服药后立即进行。因此时瘤体处在最软时期,介入较容易,而且射频波传导也好,基本都能达到预期效果。分次治疗不影响最终效果,所以,临床上肌瘤较硬的或较多的,有计划分次治疗,比一次性勉强治疗效果要好。
治疗顺序应按先后壁、后前壁,先宫底、后下段的原则进行。
一个宫体上如有2个以上的肌瘤,即为多发肌瘤。多发肌瘤生长的部位不同,产生症状及治疗后所产生的强回声光团对视线的遮挡也不同。所以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按先后壁、后前壁,先宫底、后下段的原则治疗,即能避开治疗后强回声光团的影响,以保证未治疗肌瘤的回声显示清晰可认。对同时具有黏膜下肌瘤和浆膜下肌瘤者,应先治黏膜下肌瘤,后治浆膜下肌瘤,首先解决由肌瘤引起的流血等症状。
对不能同时治疗的,可人为地分次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肌瘤都能得到充分治疗。例如,同样是黏膜下肌瘤,有的应一次彻底治疗,有的则需要分次治疗。所以要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对黏膜下带蒂的肌瘤,如果瘤体不是很大,考虑肌瘤脱落后能顺利排出宫腔,则可在治疗时找准肌瘤的根蒂部位,通过射频消融将根蒂切断,宫体断端要达到凝固止血的效果。将肌瘤取出,即完成彻底治疗。如果属于瘤体较大,估计肌瘤不能顺利排出宫腔,这时不管瘤蒂是粗还是细,可先对瘤体表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使因肌瘤而造成的出血达到止血效果。而后再用药物将肌瘤逐渐缩小(此时可参考超适应证处理)。待服药2~3个月,瘤体软化、相对缩小后,再进行蒂根部切断。宫体的断端达到凝固止血,最后将瘤体取出。治疗前,对瘤体能否排出宫腔要有充分估计。尽量避免瘤体脱落在宫腔内而不能排出的现象出现。瘤体脱落后停留在宫腔内形成宫内异物,易造成感染。如果发生了这种现象,要在控制感染的同时,参考水囊引产的办法,将宫口扩张,使肌瘤排出或取出。不要盲目为此而切除子宫。
对宫腔内的数个结节组成的肌瘤团块,射频消融治疗时,要尽可能对每个结节都做到治疗。这种肌瘤团虽然是由数个结节组成,但每个结节都是能够单独供血。在治疗过程中,如对某个小结节疏漏治疗,那么它能维持血液供应,也就有逐渐长大的可能。所以,这种情况治疗后3~6个月复查是十分重要的。必要时要把握住补充治疗的时机,进行对疏漏部分的补充治疗。
对肌壁间多发肌瘤,要有计划的分次治疗,治疗时以首发肌瘤为先。也就是说要选最大的肌瘤先治疗,如果1~2个较大的肌瘤经射频消融完全治疗,达到了彻底脱水、凝固、变性、坏死的效果后,对其延伸出来的肌瘤阻断了血液供应,那么失去了血液供应的小肌瘤也就失去了生长的能力。对这种小肌瘤可以做定期观察,不必急于治疗。如果通过3~6个月或者一年以上,超声检查小肌瘤无改变或者无供血,即可不用治疗。如果在1~2年以后发现小肌瘤又长大,当大于3cm后,再做射频消融治疗也不迟,所以对多发肌瘤治疗后的追踪观察是很重要的。
对浆膜下肌瘤的治疗。如果是浆膜下带蒂的肌瘤,那么蒂的宽度、长度、角度必须在超声下分辨得十分清楚。如果是蒂刚形成,而且蒂根部的宽度能大于2.5cm,这种情况需要有十分地把握进行根蒂部的封闭治疗。所谓封闭治疗,即封闭肌瘤的血液供应、供养,瘤体细胞长期处于无血液养分供应,呈饥饿状态而死去。这种治疗要高度谨慎,只要能封闭血液即可达到治疗效果。这种肌瘤在治疗后3~6个月的观察中是不应该长大的。但缩小不会太明显。只要控制住生长,不产生症状即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与细蒂及蒂已形成而且有一定长度的浆膜下肌瘤,要按禁忌证来处理。
对于浆膜下部分外突的肌瘤,不管是外突1/3也好,还是外突1/4也罢,只要肌瘤的根基有一部分在肌层,没有形成蒂,在射频消融治疗时,只要对根基部分的肌瘤组织治疗,并封闭住血液,阻断对肌瘤的供血,即达到治疗效果。不必对瘤体介入治疗得太深,过度治疗也无临床意义。但是,这种治疗探头针要想介入肌瘤根部,肯定是要穿透子宫的肌壁层,所以对肌层的局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可是这种治疗要把损伤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操作时要注意。当探头针穿透肌层,对肌层造成了划伤,这种划伤如果没有射频波的辐射,肌层组织没有凝固坏死,在治疗结束后,在缩宫素的作用下组织会闭合的。但是如果肌层组织受到了射频波的辐射,产生了热凝的效果,那么这个划伤便形成了针道,针道一旦形成是无法闭合的。对宫颈部肌瘤的治疗:宫颈部肌瘤本身发病率较低,受解剖组织的影响,其治疗难度要大于宫体部肌瘤。宫颈部肌瘤有的在宫颈口外或堵塞在宫颈口,其根部在宫颈管内。这种肌瘤通过阴道检查即可发现,可直接见到瘤体的大小、形态等。但也有的宫颈部肌瘤完全生长在宫颈管内,使宫颈管扩张,把宫颈管拉长,宫颈管壁变得很薄。这样的肌瘤最好用阴式彩超详细检查确定其位置、大小、供血等。对脱出宫口的颈管肌瘤可以通过探察的方法,找到其肌瘤的根部。如果根蒂不是很粗,只要将根蒂切断,宫颈的断端凝固止血,将瘤体完全取出,即达到了治疗的效果。如果属于根蒂很粗的肌瘤要格外慎重,这种肌瘤的根蒂如不能完全切断会在断端造成流血、感染等,最终结局很被动。
对完全生长在宫颈管内的肌瘤最好不用射频消融的方法治疗。这种肌瘤之所以未脱出宫口往往都是根蒂较粗或较宽,肌瘤的生长已使宫颈管壁变得很薄。这时肌瘤外层的假包膜及宫颈管内黏膜会像两张薄纸一样紧紧地粘在一起。如果有过流血或感染,有可能已粘连在一起。这种肌瘤要想剥离到肌瘤包膜,又不损伤宫颈管内膜很难。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此类肌瘤,无论怎样谨慎治疗最终效果都不理想。而且很容易损伤宫颈管壁组织造成穿孔、渗出或宫颈管内粘连。
所以要高度重视这种类型的肌瘤。
对腺肌瘤的治疗与子宫肌瘤治疗尚有不同。因为腺肌瘤无假包膜,所以临床认定范围无明显界限,其治疗方法及操作同子宫肌瘤,但对治疗范围的判定,只能靠估计范围的大小,要尽量接近其腺肌瘤的实际范围。如范围过大会损伤正常子宫肌组织,其范围太小,会造成治疗不充分,在以后的时间里仍会有经期腹痛、腹胀的感觉,症状没减轻,没消失,会让患者感到治疗无效。所以,对腺肌瘤的治疗更要把握到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