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养生人群/女性养生/文章正文

子宫内联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是一回事吗?

来源:养生之家作者:养生之家小编 2018-07-30 22:38:10
养生之家导读:子宫内联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等。那么,这两种病是怎么引起的呢?子宫内联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是一回事吗?

就连过去的教科书也将二者看成是一种疾病,可见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等。那么,这两种病是怎么引起的呢?子宫内联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是一回事吗?在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应当是在子宫腔被覆的黏膜,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官内膜异位症;生长在子宫肌层的称为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一般见于育龄妇女,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绝大多数的病变位于盆腔内,其中以侵犯卵巢最常见,其次为宫颈、阴道、外阴,此外脐、输尿管、肺、胸膜、乳腺等部位也可发病,但极为罕见。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不属于肿瘤,却具有肿瘤的表现。如卵巢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卵巢的瘤样变,称为“巧克力囊肿”。特别是它可以侵犯周围组织并在那里生长,也可以“转移”到远处器官,所以有人称之为“良性病变,恶性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了,但有以下几种学说:

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月经期经血中所含子宫内膜碎片可随经血由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于卵巢及临近的盆腔腹膜和器官,并在此继续生长和蔓延形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学说:多数妇女在月经来潮时均有经血经输卵管逆流至腹腔,但仅有少数人发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且此病有遗传倾向。因此,有人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患者的免疫力异常有关。

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有学者在盆腔淋巴管和淋巴结以及盆腔静脉中发现有子宫内膜组织,从而提出子宫内膜细胞可通过淋巴和静脉播散;并认为远离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脐等处发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此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内膜异位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的症状是痛经,随着局部病变的加重而痛经逐年加剧,故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和腰骶部,可放射到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常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经期第一天最剧烈,逐渐减轻,至月经干净多消失;有的患者可因剧烈痛经而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少数患者可有长期下腹疼痛,经期加重。约40%的患者并发不孕,其原因可能与盆腔内器官和组织广泛粘连,而影响排卵、受精和受精卵的运行有关。也与患者自身激素水平及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大约15%的患者有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部分患者表现为性交痛。

典型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盆腔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多后倾固定,子宫直肠凹陷或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端等部位扪及触痛性结节,在子宫的一侧或双侧附件处扪到与子宫相连的不活动囊性偏实包块,往往有轻度压痛,若病变累及直肠阴道隔,可在阴道后穹隆部扪及甚至看到隆起的紫蓝色斑点、小结节或包块。

子宫腺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人认为多次妊娠和分娩对子宫壁的创伤可能是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子宫腺肌病常合并有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故有人认为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或多次人工流产者。

子宫腺肌病的主要表现是逐年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和月经量增多。前者是由于子宫肌壁内病灶肿胀而引起的强烈子宫收缩;后者是由于子宫增大之故。凡是30岁以上的经产妇,出现以上症状,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一致性增大,但一般不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经期压痛明显者,应首先考虑为子宫腺肌病。

当子宫内膜累及局部子宫,少数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称为子宫腺肌瘤。它不是真正的肿瘤,但与子宫肌瘤鉴别较困难,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其临床特点。手术后的大体标本观察与子宫肌瘤的鉴别就比较容易了,其剖面没有肌瘤那种明显且规则的漩涡状结构仅在肌壁间见到粗厚的肌纤维带和较小的囊腔,腔内偶可见陈旧性血液。腺肌瘤周围无假包膜存在,故与四周的肌层无明显界限,手术难以将其自肌层剥出。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都是由于子宫内膜的异位引起,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用于子宫腺肌症,大多数没有效果;也难以用药物治愈,对于痛经剧烈的腺肌病患者以手术治疗为宜。年轻的暂时不愿意手术者,也可用药物治疗,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激动剂(GnRH-a)、米非司酮等,在一定时间内效果较好,但不能长期使用,也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展开全部内容

延伸阅读

猜你喜欢

女性外生殖器长什么样?女

女性养生2018-07-17

子宫的构成与组成部分_子

女性养生2018-08-04

女性外阴会长肿瘤吗?女性

女性养生2018-07-24

女性生殖器的神经支配系

女性养生2018-08-04

子宫下垂锻炼6个方法_子宫

女性养生2018-07-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