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用更血停,醋酸棉酚20毫克,氯化钾250毫克,维生素B615毫克,维生素B10毫克,地西泮(安定)0.125毫克,混合加工制颗粒,装1粒胶囊,每晚饭后服1粒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75例,显效57例,有效112例,无效11例。
方2:用中药以活血散结、破瘀消坚法为主,主方组成:桂枝6克,茯苓、牡丹皮、桃仁各9克,赤芍1克,加强活血破瘀加鳖甲、穿山甲;肥胖痰湿加半夏、浙贝母、夏枯草、海藻、昆布;气虚加党参、黄芪、白术;血虚加当归、阿胶;经期出血量多选加三七、黑地榆、茜草炭、海螵蛸、龙骨、牡蛎、仙鹤草、紫珠草。通常每日或间日服药1剂,1周为1个疗程,每月2个疗程。28例患者同时皆给予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E。17例配合使用丙酸睾酮肌内注射或甲基睾丸素舌下含服,11例未配合。经期出血量多,予以口服麦角流浸膏、益母草流浸膏,肌内注射催产素或抗血纤溶芳酸,肌内注射维生素K1或卡巴克洛(安络血)等加强止血。总有效率为92.86%。
子宫肌瘤多属气滞血阻所致,故治疗遵循“留者散之,坚者软之,宜导而下之”的原则,采用活血理气,软坚散结之法,随病情及不同周期兼补清温。基本方:当归、水蛭、丹参、三棱、莪术、生蒲黄、陈皮、香附、荔枝核、桔梗、甘草。非经期脾虚气弱,倦怠无力加党参、山药、白术;肾虚不育,黄体期加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黄;湿热内蕴伴白带多色黄加卷柏、皂角刺、败酱草;寒凝胞宫,腹中胀痛,肠鸣,白带清稀量多加沉香、小茴香、细辛。经期出血量多,经期延长去三棱、莪术、蒲黄,加贯众炭、棕炭;若淋漓不断日久,加海螵蛸、煅牡蛎、茜草根。此外应用二氧化碳激光辅助提高疗效;以局部经络穴位照射配合中药内服,通过光灸作用刺激经络穴位对人体的脏腑组织产生调节,在服药1~3小时内,根据病变部位选用穴位。前壁肌瘤用子宫、曲骨、中极、元穴。后壁肌瘤用八髂穴。照射距离1.2米,照射15~20分钟,月经第6天开始照射,1周1个疗程。治疗12例,肌瘤消失5例,缩小1/2以上者4例,缩小1/3以上者1例[天津中医,1991(2):25]。
中西医结合治疗就是要博采众长,结合中医和西医治疗中的精华共同用于疾病的治疗,这种治疗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子宫肌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除了要考虑不同患者的不同辨证,还必须根据肌瘤的大小及部位、患者的年龄及对生育的期望,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激素治疗或者手术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具体而言也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止血消瘤
子宫肌瘤以月经过多、出血为主者可先应用各种中西药止血。可用于止血的中药很多,需要先辨证后,根据不同的分类酌情选用,但一般起效较慢。如果情况较严重,需要快速止血的,可采用激素治疗或行诊刮术。血止后,再根据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中药调理,气滞者行气活血,血瘀者活血化瘀,痰湿者除湿化痰,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症状,肌瘤缩小。
(二)补益气血
子宫肌瘤的病程较长,容易气血两虚,平时应当适当用些中药补气血,以恢复机体的元气,一方面有助于机体抵抗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为将来迫不得已需要进行手术时打下基础。可在主要方药中,再加上补益气血的药物,也可以单纯选择一些中成药口服,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
(三)手术治疗
较大的子宫肌瘤,子宫超过孕3个月大小,出血、压迫症状明显,中西药治疗都无效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确定也要根据患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部位及有无生育要求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