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垂正确睡觉姿势对于子宫的复位时非常重要的,患有子宫下垂的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睡觉时宜垫高臀部或脚部。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子宫脱垂要加强营养,适当安排休息和工作。目前较普遍采用子宫托。手术治疗修复缺陷的盆底支持组织。
2.不要长时间站立或下蹲,不可用力提取重物,尽量少做屏气等能增加腹压的动作。
3.保持大小便的通畅,及时治疗慢性咳嗽、便秘、腹泻等易增加腹压的疾病。
4.产后不要过早下床活动,尤其不要过早地参加重体力劳动。哺乳期不应超过2年,以免子宫及其支持组织萎缩。
治疗子宫下垂有以下几种方法
1.非手术治疗
(1)子宫托治疗:子宫托算是子宫脱垂的“元老”级治疗方式,能使患者自行掌握,可用于各度子宫脱垂的治疗。患者在选用子宫托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托号选择:以稍大于生殖(耻骨尾骨肌)裂隙为宜,一般裂隙横径以4厘米最多,故多采用中号子宫托。经过一段时间,耻骨尾骨肌逐渐恢复其弹力,脱出部复位后组织水肿消失,重量减轻,子宫即可不再脱出.
2)使用时间:一般晨起劳动前放托,晚取出,洗净。月经期最好不用。塑料托表面光滑,遇酸碱不易变质,对组织刺激性小。上托后,症状即消失,可参加各项劳动而无痛苦。如能合针灸、中药治疗,效果更好。重症子宫脱垂阴道过度松弛者不宜用托.
3)“放托”方法:先将手洗净,患者半卧于床上或蹲在地上,两腿分开,手握托柄,将托柄靠近会阴肛门处,使托盘取水平位进入阴道。如为椭圆形托,须使托盘的窄端先进入阴道口内,渐将托柄向上旋转,使托盘全部进入阴道内,再转动托柄使其弯度向前.
(2)中医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患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致使胞宫下坠阴道或伸出阴道口外面;或因生育过多、性生活过多,则肾气亏耗,带脉失约,冲任不固,加之产后过早从事体力劳动,最终引起子宫脱垂.
中医治疗的原则是温肾壮阳、补气升提。提供的参考药方如下:
升麻12克,黄芪24克,党参18克,鹿角胶12克(炖服),熟地黄18克,白术15克,柴胡9克,当归12克,杜仲15克,覆盆子15克,金樱子24克,枳壳15克,肉桂3克,大枣8枚,淮山药18克,枸杞子18克。
加减:①血虚者症见头晕眼花,加首乌20克;②带下过多者,加芡实15克,川草薛15克,薏苡仁30克;③便秘者,加玄参15克,火麻仁30克,去枳壳、大枣、山萸肉;④有湿热者,加茵陈15克,龙胆草9克,栀子10克。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有多种,要可归纳为下列几种:
(1)缩短松弛的主韧带,以改进子宫的支持力量。适用于年龄较轻、希望保留子宫的Ⅱ、Ⅲ度子宫脱垂患者。
(2)子宫悬吊术:通过缩短子宫圆韧带或利用一些生物材料制成的各种吊带,通过腹腔镜把吊带一端缝于子宫,另一端固定于骶前组织,达到悬吊子宫和阴道的目的。
(3)纠正子宫形态异常,如子宫颈已延长肥大者,必须切除部分子宫颈,以恢复宫颈正常长度。
4)缩短耻骨膀胱宫颈筋膜,加强前阴道壁的支持力。缝合耻骨尾骨肌裂隙,重新建立功能良好的会阴体。常用术式为阴道前后壁修补,会阴修补及部分子宫颈切除术,操作较简单,效果较好,适用于大多数子宫脱垂者。
(5)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用于Ⅱ、Ⅲ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脱垂、年龄较大、不须保留子宫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