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宫脱垂吃什么西药最好
①ATP,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连服3~6个月。
②腺苷B12,每次500μg,每日3次,口服,连服3~6个月。
(2)子宫脱垂吃什么中成药最好
①补中益气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连服612个月。
②人参归脾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连服6~12个月。
③麻仁滋脾丸,每次3g,每日1次,口服。适用于习惯性便秘合并子宫脱垂者。
④参苓白术散,每次6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大便稀而子宫脱垂者。
(3)单验方。
①生黄芪100g,研细粉后装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连服3~6个月。
②升麻20g,苎麻根20g,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
③五倍子30g,每日1剂,水煎外洗。
【预防护理】
(1)预防。
①注意产前检查,采取新法接生。
②防止产后过劳。
③及时治疗原发病如肥胖、肺系疾病、腹泻或便秘等。
(2)护理。
①避免使腹压上升的疾病或劳作。
②防止垂出阴道外口的子宫发生溃疡或继发感染。
注:子宫脱垂达Ⅲ者,用药效果不佳,应及时手术治疗。
子宫从正常位置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本病发病年龄不等,发病率在已婚、多产、从事体力劳动的妇女中为最高。临床上因子宫脱出的程度不同,分为I度、Ⅱ度、Ⅲ度。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诊断技术的改进,加上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对本病防治的重视,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是科常见难治疾病之一。本病一般属中医学“阴挺”、“阴脱”、“阴茄”、“阴疝”、“阴菌”等范畴。
1,白皮液
(1)处方:椿根白皮、五倍子各100g,白胡椒、白芍、附片、肉桂、苦参各20g。
(2)方法:以上方药加水适量,煎煮取汁,趁热熏洗。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
2.芒硝液
1)处方:诃子、川楝子、栀子各等量,芒硝5g。
(2)方法:先将前3味药煎汤,再加入芒硝,热先熏后洗患部,每日1次,连续3~5次。药液温度宜适当,应防止药温过高,烫伤皮肤。
3.清解液
1)处方: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g,蛇床子、苦参各15g,黄柏、龙胆草、枯矾各10g。
(2)方法:以上方药加水适量,煎煮取汁,趁热先熏后洗阴部。用治子宫脱垂,伴溃破、有黄水淋漓者。
4.艾子液
(1)处方:五倍子、诃子肉、艾叶各10g葱白10枚。
(2)方法:以上方药加水适量,煎煮取汁,趁热熏洗。
5.二子散
(1)处方:五倍子、覆盆子各20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以香油调后,用棉球蘸药纳入阴道深处。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
6.热敷散
(1)处方:枳壳、蛇床子各60g,胡椒、小茴香各15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纱布包裹,蒸15~20分钟,然后热敷关元、子宫穴。每日1次,20天为1个疗程。
7.温经散
(1)处方:灶心土、蓖麻仁各60g艾叶30g,琥珀6g。
(2)方法:以上方药共捣烂,煨热敷百会穴。
8.酒醋散
(1)处方:蓖麻仁24g,吴茱萸、五倍子各6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炒热,用白酒、醋各半,加热成半稀状敷关元穴3~4小时。每日1次,1周后改为隔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9.敷贴散
(1)处方:益母草、女贞子各30g狗脊、吴茱萸各21g,熟地黄、干姜各15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取1/3药散,加黄酒调成糊状,分别摊在大小适当的5~6块胶布上。每次取3~4个穴(百会、肾俞、命门、子宫、关元、三阴交),将有药膏的胶布贴敷在穴位上,12小时左右取下或待药干后取下。
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0.阴挺散
(1)处方:杜仲、枳壳、蓖麻子(去壳)各30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适量,以食醋调和成膏状,贴敷脐中,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11.升提散
(1)处方:升麻、五倍子各5g,石榴皮10g,枳壳3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5~10g,以黄芪15g水煎浓汁(每取适量药汁)调和成膏状,搓成饼,贴敷脐中,上盖纱布,胶布固定。
每3~5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
12.补中散
(1)处方:升麻、黄芪、柴胡、党参各10g枳壳15g,麝香0.3g。
(2)方法:以上方药除麝香另研外,余药共研细末,以食醋调和成膏状,备用。
治疗时嘱患者平卧于床上,取麝香0.15g纳入脐中,再用药膏贴敷其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3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13.三味散
(1)处方:川椒、乌头、白及各6g
(2)方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每取3g以纱布包裹,纳入阴道中。自觉腹中发热即为有效,每日换药1次至病愈。经期和妊娠期禁用,治疗期间禁房事。
14.提宫散
(1)处方:制川乌、制草乌各30g,白及60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过筛,混合均匀。每取药末1.2g,盛入绢制小袋内(袋约拇指头大小)做成烟荷包式样,袋口用衣线绕1圈,留一段5寸长的线头,可使袋口收放,然后放入阴道后穹窿处。每天1袋,留6~8小时取出。
15.桃仁丸
(1)处方:桃仁、枯矾各30g,轻粉、当归、藜芦、铜绿、五倍子各3g,冰片0.5g,五味子6g。
(2)方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g,以雄黄为衣。每次放入阴道1丸,然后用带线纱球堵塞,翌日抽出。药丸于阴道内逐渐吸收,若有掉出,可再上1丸。上药后有时可引起阴道黏膜上皮脱落。在数次上药后阴道上端紧张度可增强。
16.乌皮丸
(1)处方:乌梅肉、石榴皮各15g,白芷、枯矾各9g。
(2)方法:以上方药共为细粉,炼蜜为丸,分为6丸。每日上药2丸,上药前不必冲洗阴道,连续上药6天。停药后1周左右,药渣可成管形排出。
17.阴挺丸
(1)处方:铜绿12g,雄黄、五味子各15g,煅白矾180g,桃仁30g。
(2)方法:将各药分别研成细末,次将铜绿和煅白矾2昧合并再研,最后将全部药物混合。另取酸荔枝、蜂蜜各30g,放火上熬煮滴入水中成珠状时,将上药拌人,搓成丸,每丸12g用时将药丸放入子宫后穹窿、侧穹窿或膨出最厉害部位,每次1~3丸,放入后休息2~3天。
18.蓖麻饼
(1)处方:新鲜蓖麻子(带皮壳)45g,熟烟4.5~6g,好烧酒适量。
(2)方法:将上药混匀润湿,捏成药饼。以之贴敷脐下关元穴,用绷带扎好,采用膝胸卧式,当子宫开始收缩时改侧卧屈膝式。敷3~5小时,3~5次为1个疗程。
19.药袋方
(1)处方:皂角刺(去皮,炙黄)、细辛、大各1.2g,半夏1g,蛇床子1.3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过筛,装入绢袋,如手指大小。治疗时将药袋放入阴道内,每日换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