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乳腺癌发病率近年呈逐渐上升趋势,病死率并未见明显下降。说明迄今为止乳腺癌的病因及发病学研究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尚未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以减少乳腺癌的发生(一级预防),而且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也未达到预期目的(三级预防)。因此,广泛开展乳腺癌的防治普查(二级预防),提高对早期癌的认识,推行女性乳房自查方法,被公认为是发现早期乳腺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1.自我检查乳房
2.乳腺癌的防治普查
(1)定义:乳腺癌的防治普查简称防癌普查,是指用简便易行、无或小创伤的检测手段对无症状的女性人群进行的检测,以期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乳腺癌,降低乳腺癌的病死率或提高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防癌普查是乳腺癌二级预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普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有关乳腺癌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便从中取得有效的预防措施。
(2)程序:防癌普查要获得理想的效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当然,不同的机构其条件设备不同,程序可以有别,但基本程序应大体相同。
①普查对象:应做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的调查,凡有患乳腺癌危险因素者,应列为普查重点对象。乳腺癌的危险因素:a.年龄40一60岁;b.月经初潮提早4-5岁;C.停闭经>55岁;d.未婚、未育、未哺乳女性;e.>30岁生第1胎;f.有癌症家族史,尤其是乳癌家族史;g.有胸部X线密切接触史;h.有内分泌紊乱病史;i.有乳房疾病史;j.肥胖。
②普查内容:a.对普查对象,尤其是具有危险因素的对象要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临床检查,并做认真、准确的记录;b.对有结节的病例应做进一步检查,如红外线、B超、X线检查等;c.对可疑恶性病例应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切除活检。
③普查结果:对乳腺小叶增生等疾患要注意有癌变的可能,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以使这些疾病不向癌变转化。同时要警惕病变的变化,如局部增生严重,乳头溢血或疼痛加重等,应采取手术治疗。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35岁的女性都应该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尤其是乳腺钼钯X线摄片。
3.生活保健
乳房是女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然而也是女性最容易受到病变威胁的器官,足以使生命岌岌可危。因此,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细节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唤醒自己对乳房健康的重视,才是呵护乳房的正确之道。
(1)起居有常、劳逸结合:进入绝经期的女性,应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居住卫生、环境舒适,这可以预防和减轻多种乳腺病,为安度晚年创造条件。
①工作有序,生活井然:现代科学证明,人体的任何一种生命活动无不具有规律性,如果能按照规律有计划地安排起居、睡眠、饮食、学习、工作、运动和休息等活动,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顺应“生物钟”规律:使生活规律与生物钟相协调,按固定时间进行自己的生活,对延缓衰老、保护绝经后身心健康具有很积极的作用,是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准则。
②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温和晴朗的天气,清新的空气,赏心悦目的生活环境可使人心情愉快,身心舒畅,健康长寿。人的一生有1/2~1/3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故居住的小环境对健康也有影响。对于一个进入绝经后的女性来讲,由于绝经期心理上的剧烈变化,工作、生活上的转变,其居住环境必须符合身心健康的要求,否则对后半生将产生不良影响。
③衣着端庄,整洁大方:讲究服饰美,可以使中老年女性焕发青春,显得生气勃勃。绝经后女性的服装同样要讲究风度、潇洒,穿着得体。
(2)情绪舒畅,心理平衡:健康心理状态和乐观的情绪,即是我们常讲的“心平气和”,有利于人体的内分泌调节,对预防乳腺病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精神过度紧张、情绪过度悲伤或愤怒等,都会通过神经反射到大脑、肾上腺,引起体内激素水平(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它可以刺激卵巢分泌雌激素增加,从而影响到乳房,使乳房产生疼痛和胀感。因此保持身心健康,避免情感障碍也是预防肿瘤的措施之一。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精神因素与乳腺癌发病有关。已有研究证实,受过严重创伤而精神压抑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相对一般人群增加3.2倍,手术后复发率也增高。不良精神因素致癌的可能性,主要是通过对免疫机制的抑制显著以降低机体对癌症的抵抗力。长期悲伤、忧虑、烦恼、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失眠等致使肾上腺兴奋,抑制了抗癌的免疫功能,因此乳腺病的发生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中医理论认为:情志内伤超过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可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阻滞经络而致病。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郁怒伤肝,忧思伤脾,肝失条达致肝气郁结使乳房胀痛;脾胃相连,肝郁乘脾,脾失健运痰浊内蕴乳房而致结块。故临床上肝气郁结在女性疾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与女性生理有关,如月经前期容易表现烦躁,睡眠不佳,双乳胀而不适;而女性性格细腻,办事较认真,显得过于小气,稍有不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出现意外事件容易受到打击,情绪变化明显。同时,女性以冲任为本,情志内伤也导致冲任失调,出现月经失调、乳房疼痛或形成肿块。可见情志内伤导致乳腺病是多方面的。
(3)病从口入,预防癌症:尽管肿瘤的病因尚未彻底揭示,但一般认为,癌症的形成和发展受环境、遗传、饮食、免疫、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约66%癌症与不良饮食行为因素有关,且以胃癌、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尤为突出。
①平衡膳食,富于营养:中老年女性要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动物脂肪多的东西,防止发胖,减少体内过剩脂肪,从而可以起到预防乳腺癌发生的作用。现在,医学界已经越来越重视饮食与癌症发生的关系,其中亚硝胺和黄曲霉素是具有代表性的致癌物质。一般认为,环境因素是人类大多数癌症的直接诱因,其中>50%来源于饮食,其次为吸烟。因此,饮食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病从口入”决非夸张。如果对饮食与癌症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癌症是可以预防的:a.食物在加工与烹饪过程中可能产生致癌物质,如发酵、酿造、油炸、烟熏等;b.制作过程中引入致癌化学品,如防腐剂、调味剂、着色剂等.c.食物自然污染,如真菌毒素、病毒污染、亚硝胺等以及容器污染等;d.由农用化学品及工业三废引起的空气、水源、土壤污染造成的粮食和蔬菜污染、禽畜污染、水产品污染等;e.不良饮食习惯和嗜好,如进食过快、饮食过烫、食物粗硬,烟、酒、咖啡以及一些特殊副食品、滋补品、自制药物等;以肉食为主比以素食为主的女性乳腺癌的患病率增加30%。
良好的饮食习惯:a.保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维生素A对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分化非常重要。已经证实,在适当的剂量下,维生素A确有防癌作用(大剂量有一定的毒性)。在胡萝卜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如果将新鲜的胡萝卜加工成液体状,每日饮用1~2杯,长期饮用具有抗癌的作用。维生素C也有预防癌症的作用。在平常的饮食中应提倡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苹果、梨、橘子、甘蔗、芹菜等有一定的预防癌症的作用。b.饮食要定时、定量,要有计划地摄入足够的营养和热量。C.坚持低脂肪饮食,如瘦肉、鸡蛋、酸奶。d.不吃盐腌、发霉变质和烟熏火烧及烤煳焦化的食物。特别是火烤后的动物内脏,以防致癌物质对身体损害。不能吃霉变的食物及腌制品,这些食物中有致癌的黄曲霉素、亚硝胺等,能毒害人体。e.少吃精米精面,多吃粗粮、玉米面、黄米饭、豆类等五谷杂粮。f.常吃富有营养的干果种子类食物,如芝麻、南瓜子、西瓜子、花生、葡萄干等,这些食物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且富含有纤维素、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高。g.少饮酒。经调查发现,饮酒与乳腺癌有关系。在抽样人群中,证明每周饮酒>9次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高于不饮酒女性60%;每周饮酒3~9次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约40%。美国癌症研究中心也有类似发现,专家们认为饮酒能造成乳腺癌的原因有两点:a.乙醇能损害肝或引起酒精性肝病。人的体内各种激素大部分在肝灭活,当因乙醇蓄积引起肝病后,肝的灭活能力下降,这些激素尤其是雌激素不能灭活,蓄积升高,过多的雌激素刺激乳腺组织而引起乳腺癌。b.酒精能损害正常的机体细胞,破坏细胞膜,使这些完整的细胞变成多孔,这样,致癌物质通过这些小孔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变异,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所以,乳腺癌易感人群,更不能饮酒,以预防乳腺癌。
②保健用药,合理规范:a.避孕药的使用:长期服用避孕药是否会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是学者们研究的课题,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应当指出,激素类避孕药并非理想的避孕方法,个别人会出现高血压、血栓形成、血糖升高、阴道流血或闭经,以及引起乳腺疼痛、乳腺肿块或乳头溢液。这样的女性就不应再用避孕药了。为了慎重起见,对已经有了乳腺疼痛、乳腺肿块的女性,尤其是年岁较大者,也不应再使用避孕药。对怀疑乳腺癌的病例,避孕药更应禁忌,若有乳腺癌家族史,也不宜使用避孕药。b.老年美容品、保健品的选择:要根据身体情况选择老年美容品、保健品,保健品最好有医师指导。这时期卵巢功能虽然退化,但肾上腺、脂肪等组织器官仍可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而美容品、保健品中常有激素等成分,故不可盲目地使用美容品、保健品,以免刺激乳房残留腺体增生样改变,出现胀痛、结节等症状。如花粉、蜂王浆、蜂胶等均不要过量服用。c.慎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更年期尽量避免使用雌激素,有的老年女性经常服用雌激素,虽然使用雌激素可减轻潮热、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状,消除老年性阴道炎、尿道炎症状,防止骨丢失,减慢老年性骨质疏松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但长期使用雌激素治疗,随着雌激素使用剂量增高、使用时间延长,可致使用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所以,我们认为一般更年期女性应尽量避免使用雌激素治疗。即使治疗,原则上争取采用能控制症状的最小有效剂量,并应定期重新估计剂量,逐渐减至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