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挺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根据检查时患者平卧用力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的程度,我国将子宫脱垂分为三度。Ⅰ度轻型:子宫颈外口距处女膜<4cm,但未达处女膜缘;重型:宫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到宫颈。Ⅱ度轻型:子宫颈已脱出阴道口,但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Ⅲ度:子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中医认为,子宫脱垂多与分娩损伤有关。产伤未复,中气不足;或肾气不固,带脉失约,提摄子宫无力均可致脱出。主要辨证为中气下陷型、肾气亏虚型及湿热下注型。西医认为,子宫脱垂与分娩损伤、长期腹压的增加、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等有关。
有症状者,根据脱垂的程度,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治疗方案应个体化,以安全、简单、有效为原则。Ⅰ度及Ⅱ度轻型患者首先考虑保守疗法,主要运用中医药治疗,或同时放置合适的子宫托;Ⅱ度重型及Ⅲ度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以手术治疗为主。轻度子宫脱垂者,坚持盆底肌肉锻炼再结合中医药治疗,病情可好转。对于病情较重而又因身体虚弱不适宜手术治疗者,保守治疗根治较为不易。治疗期间或治疗后,若持重或过劳等,易致复发。中医药治疗阴挺(子宫脱垂)有独特的优势,除了补中益气汤、大补元煎等中药汤剂煎服外,还有中药穴位敷贴、熏洗、阴道纳药、针灸等中医外治法。其治疗费用低,不良反应少,可预防后期脱垂的加重,故临床易于实施运用。阴挺用中药贴敷管用吗?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贴敷疗法中药方与效果、注意事项。
贴敷疗法
1.适应证阴挺I度、Ⅱ度的各种证型。
2.操作方法
(1)经验方:①党参、桑寄生、杜仲、枳壳、蓖麻子各30g,适用于肾虚型子宫脱垂;②五倍子100g,蓖麻仁20粒。
(2)穴位:关元、神阙、百会、子宫等。
(3)用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患处下垫治疗垫,充分暴露敷药部位或穴位,注意保暖。将方①诸药研末,取醋适量,调成糊状,敷药局部做清洁处理,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棉垫上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将药物敷于患处或穴位,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日1换,连用5~7日。方②五倍子先研末,再加入蓖麻仁,共捣成膏状,取适量敷于百会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一周左右即愈。
3.疗效特点运用中药敷于患处或穴位,既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能通过特定的药物吸收以发挥作用,即可发挥药物、腧穴的双重治疗作用而使疗效倍增。蓖麻仁味甘,性辛,有消肿、拔毒、润肠通便、升提和固脱之功效;党参、桑寄生、杜仲补中益气,补肾固脱。药物贴敷于关元、神阙、百会、子宫诸穴,使之通过刺激穴位能持续发挥补肾益气的作用。
4.注意事项
(1)妊娠及哺乳期禁用。
(2)皮肤红肿破溃或局部皮肤过敏者禁用。用药后应观察局部皮肤有无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一旦出现即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擦拭或清洗干净。
5.临床应用中国中医药报报道了子宫脱垂中医诊疗技术中的两种中药方的穴位外敷:①杜仲、枳壳、蓖麻子(去壳)各30g,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适量,以食醋调和成膏状,贴敷脐中,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②升麻、黄芪、柴胡、党参各10g,枳壳15g,麝香0.3g,以上方药除麝香另研外,余药共研细末,以食醋调和成膏状,备用。治疗时嘱患者平卧于床上,取麝香0.15g,纳入脐中,再用药膏贴敷其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3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孟常才以蓖麻膏百会穴外敷治疗子宫脱垂11例,先针后灸百会、子宫(双),再后用蓖麻仁膏8钱外敷于百会穴上,3天换1次,换前针灸,21天为1个疗程。休息7天后再行第2个疗程,如果完成3个疗程后无效则判无效。结果:I度脱垂4例全部治愈;Ⅱ度脱垂治愈2例,好转1例,1例情况不明;Ⅲ度脱垂治愈、好转、无效各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