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的正常位置是前倾前屈,并且子宫颈在坐骨棘水平以上。处于正常位置的子宫是依靠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以及子宫的韧带来支持的。如果肌肉和韧带发生了损伤或过度松弛,子宫就会沿阴道下降,严重时会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这就是所谓的子宫脱垂。
产妇若出现子宫脱垂,常常会感到腰酸背痛,会阴部、阴道和下腹坠胀感,久站或劳动量大的时候这种感觉最为明显,若不及时治疗,使子宫颈长期脱在外面,子宫颈因为摩擦会发炎、糜烂,以至影响行动。子宫脱垂的同时如果伴有膀胱膨胀,可能致使尿频、排尿困难和尿失禁。如果伴有直肠膨出,可能会导致便困难,影响日常生活。
造成产后子宫脱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滞产引起
胎儿的头部对阴道和盆底组织的压迫时间过长,致使其周围组织受压后缺血受损,失去了盆底的支持,引起子宫脱垂。
(2)由急产引起
一般来说,盆底组织和阴道肌肉的扩张是逐渐的,若还没有来得及逐渐的扩张,就被突然的、强大的胎头压迫并撕裂,又没有及时修补,分娩后盆底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也可能导致子宫脱垂。急产从规律宫缩到胎儿娩出不超过3小时。
(3)分娩时用力不当也可造成子宫脱垂
如果子宫口还没有开全就过早的屏气、使劲,很容易造成子宫脱垂,在早产和难产的时候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
(4)过早剧烈活动
产后过早从事体力活动,如拉动重物,或者长时间蹲位、站立都有可能造成子宫脱垂除上述4种情况以外,产妇体力本来就虚弱,如果自身有便秘咳嗽等症状,会引起腹部受压,就容易造成子宫脱垂临床上将子宫脱垂分为3种:I、Ⅱ、Ⅲ度,随着度数的增加,子宫脱垂的程度越来越严重。I度是症状最轻的,一般不需要治疗,产妇卧床休息即可;Ⅱ度比I度症状严重,要及时把暴露在外的子宫回复到阴道内,然后卧床休息即可;Ⅲ度是最重的子宫脱垂,子宫全部脱于阴道之外,需要手术治疗。
为了防止产妇产后子宫脱垂,产妇要在医生的协助下做好预防工作:
1.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不要过早或过晚屏气用力。
2.注意饮食。产后产妇身体虚弱,中气不足,加上要给宝宝喂奶身体能量会消耗得很厉害,所以要给产妇补充营养,但注意补充蛋白质和脂肪的同时不要忘了给产妇吃些水果和蔬菜。
3.睡觉时经常改变睡姿。月子里不要老是仰卧睡,睡一会儿要注意改变睡姿,要趴睡、侧睡、仰睡交替进行,免子宫后倾,而后倾的子宫较容易脱出。
4.做简单的运动。24小时之后产妇就可下床运动,此时可适当做俯卧体操,每天2次,一次15分钟,这样可使子宫尽快回复到正前倾位置。此外还可以进行缩肛运动,一缩一放的进行,一天2次,每次10~15分钟即可。
5.要尽快治疗咳嗽、便秘等慢性病,因为这些疾病容易引起腹压,加剧子宫脱位的症状。
6.注意卧床休息。产后生殖器需要42天才能恢复,在这期间不要过早下床从事体力活动以及长时间的蹲立、站立,应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