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治咳嗽之三杨某,女,46岁。
首诊:2016年10月6日。
主诉:咳嗽痰多1周。
脉证:1周前受凉感冒后出现咳嗽痰多,色白质稀,自己感觉痰液发凉,夜间咳嗽频作,不能平卧,胸部痞满,输液治疗3天不效。至余门诊愿服中药治疗。精神尚好,纳差,二便调。舌淡苔白滑,脉浮。既往有过敏性哮喘、慢性咽炎病史数年,遇气候变化有荨麻疹发作,对化纤类物品过敏。
方证:小青龙汤加减。
处方:桂枝9g、白芍10g、麻黄9g、干姜6g、细辛6g、五味子6g、紫
苏子10g、款冬花10g、制半夏10g、僵蚕6g、紫菀10g、射干6g、桔梗12g.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2016年10月10日。
脉证:患者咳嗽次数减少,夜间可平卧休息几个小时,喉间仍有痰,痰多胸满,纳食一般,二便尚调,舌淡苔白,脉浮。
方证:小青龙汤合上下左右汤加减。
处方:桂枝9g、白芍10g、麻黄6g、干姜6g、细辛6g、五味子6g、炒白术12g、桔梗12g、杏仁10g、紫苏子6g、款冬花6g、陈皮12g、制半夏10g、茯苓10g、僵蚕6g、枳壳6g、桃仁10g、浙贝母6g、射干6g、生姜3片、大枣4枚。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西药口服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液10ml,睡前服1次;孟鲁司特片10mg,睡前服。
三诊:2016年10月15日。
脉证:患者咳嗽偶作,痰少,胸部满闷感消失,自觉原来咽部痒感不适也有所减轻,纳食增加,二便尚调,舌淡红,苔白,脉沉细。
方证:保元汤合苏子理肺汤。
处方:黄芪15g、当归10g、玄参10g、炙甘草6g、紫苏子6g、款冬花6g、桔梗6g、炒白术10g、陈皮10g、制半夏10g、茯苓10g、枳壳6g、浙贝母6g、党参6g、生姜2片、大枣3枚。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体会】本患者既往有哮喘、慢性咽炎病史多年,正气虚弱,每遇外感而引发咳喘难愈。此次发病为外感风寒束表,表寒引动内饮所致。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在治疗中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二诊小青龙汤合上下左右汤解表散饮中予以调畅胸肺气机,使痰饮自去。三诊表邪寒饮已去,继投以门氏保元汤合苏子理肺汤。门氏保元汤益气养阴和血调体,配合门氏苏子理肺汤益气健脾化痰,标本同治,效果显著。
【师按】本案体现了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这一重要治疗法则。
患者有过敏性哮喘、慢性咽炎病史数年,每遇外感而引发咳喘难愈。说明患者本就有肺气不足,脾气不健,痰饮内伏。今因感寒而发急性咳喘。紧急病情应该以解决“标”的问题为首要,故先用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
化饮止咳喘。当病情稳定,针对一些根本性问题,则要以解决根本问题为治疗原则,故又用门氏保元汤合苏子理肺汤益肺气、养气血、健脾胃、化痰饮,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赵敏临证实录,麻莉指导)